肾结石手术可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经皮肾镜取石术等方式治疗,手术风险通常由麻醉意外、感染、出血、肾功能损伤、结石残留等因素引起。
1、麻醉意外:手术过程中需要使用麻醉药物,部分患者可能对麻醉药物过敏或出现呼吸抑制、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术前需进行全面的麻醉评估,选择适合的麻醉方式,术中密切监测生命体征。
2、感染风险:手术属于侵入性操作,可能引发尿路感染或全身感染。术前需进行尿液培养,术后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如头孢呋辛钠0.75g静脉注射,每日2次,连续3-5天。
3、出血可能:手术操作可能损伤肾脏或周围血管,导致出血。术中需精细操作,术后密切观察尿液颜色和血压变化,必要时使用止血药物,如氨甲环酸注射液0.5g静脉滴注,每日1次。
4、肾功能损伤:手术可能对肾脏造成机械性损伤,影响肾功能。术前需评估肾功能,术中控制操作时间,术后监测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5、结石残留:部分结石可能未能完全清除,导致症状复发。术后需进行影像学检查,如CT或超声,确认结石清除情况,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或药物治疗,如枸橼酸氢钾钠颗粒2.5g口服,每日3次。
肾结石手术后需注意饮食调节,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保持在2000-3000ml,限制高草酸食物如菠菜、巧克力的摄入,适当补充钙质,如牛奶、豆制品。保持适量运动,如散步、游泳,促进结石排出。定期复查,监测肾功能和结石复发情况,必要时进行预防性治疗。
颈动脉斑块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颈动脉斑块是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可能因脂质沉积、炎症反应等因素形成,斑块破裂或脱落时可导致脑部供血不足或血栓形成,进而引发脑卒中。
颈动脉斑块通过两种主要途径增加脑卒中风险。斑块体积增大会直接造成血管狭窄,减少脑部血流供应,长期缺血状态下可能诱发脑梗死。不稳定斑块表面易发生破裂,暴露的脂质核心会激活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脱落的血栓随血流进入颅内动脉可能引发栓塞性卒中。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会加速斑块进展,吸烟、高脂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促进斑块不稳定。
部分颈动脉斑块风险相对可控。稳定型斑块纤维帽较厚不易破裂,钙化斑块结构相对牢固,这类斑块在规范管理下风险较低。斑块位置若未累及颈动脉分叉处,对血流影响较小。早期发现的微小斑块通过积极干预可能延缓进展,定期超声监测有助于评估斑块稳定性。
存在颈动脉斑块需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控制血压血糖在达标范围,遵医嘱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药物稳定斑块。避免剧烈颈部按摩或突然转头动作,出现头晕、视物模糊等短暂性脑缺血症状应立即就医。保持低盐低脂饮食,每周进行适度有氧运动,戒烟限酒有助于降低斑块进展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