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骨质增生可通过生活干预、物理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骨质增生可能与关节退变、慢性劳损、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1、生活干预减少手腕关节过度活动,避免提重物或重复性动作。日常可佩戴护腕提供支撑,减轻关节压力。饮食中适当增加富含钙质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有助于维持骨骼健康。超重者需控制体重以减少关节负荷。
2、物理治疗采用热敷或超声波治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每次15-20分钟。在康复师指导下进行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腕关节屈伸、旋转等动作。中医推拿可通过松解粘连软组织缓解症状,但需由专业医师操作。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关节肿胀者可配合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严重者可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润滑关节,但每年不宜超过3-5次。
4、冲击波治疗针对顽固性疼痛可采用体外冲击波治疗,通过声波能量促进组织修复。通常每周1次,3-5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可能出现局部淤青,一般3-5天可自行消退。该疗法不适用于凝血功能障碍患者。
5、手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且严重影响生活时,可考虑关节镜清理术或截骨矫形术。术后需石膏固定4-6周,配合系统康复训练恢复关节功能。高龄患者或合并严重基础疾病者需谨慎评估手术风险。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手腕保暖,避免接触冷水。睡眠时保持手腕中立位,可在腕部垫软枕。康复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增强肌肉力量,但需循序渐进避免过度用力。若出现夜间持续性疼痛或关节变形,应及时复查调整治疗方案。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骨质疏松加重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