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摔到后脑勺一般不会直接引起发烧,但若出现颅内损伤或感染可能伴随发热。后脑勺外伤后发热通常与继发感染、脑震荡或颅内出血等并发症有关。
轻微摔伤后多数仅表现为局部肿痛,体温通常正常。此时需观察孩子精神状态、呕吐频率及肢体活动情况,冷敷伤处有助于缓解肿胀。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内密切监测是否出现嗜睡或异常哭闹。
若摔伤后出现持续发热超过38摄氏度,可能提示存在硬膜下血肿、颅骨骨折伴脑膜刺激或外伤后中耳炎等情况。部分患儿会伴随喷射性呕吐、瞳孔不等大或抽搐发作,这种情况需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开放性伤口未及时处理也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引发发热。
日常护理应注意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发烧期间适当补充水分。避免摇晃或按压受伤部位,睡眠时垫高头部15度。出现反复呕吐、意识模糊或高热不退时须急诊处理,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颗粒等抗生素或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恢复期定期复查神经系统体征,避免再次头部外伤。
小孩摔到头后呕吐可能是轻微脑震荡的表现,通常无须过度担忧,但也可能与颅内损伤有关。头部外伤后呕吐主要与脑组织震荡、颅内压变化等因素相关,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
多数情况下呕吐属于一过性反应,常见于轻度脑震荡。孩子可能出现短暂意识模糊或头晕,但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此时建议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活动,24小时内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嗜睡、持续头痛等症状。可适当冷敷外伤部位减轻肿胀,无须特殊药物治疗。
少数情况可能提示严重问题,如反复喷射状呕吐伴随持续哭闹、瞳孔不等大、肢体抽搐等,需警惕颅内出血或脑挫裂伤。婴幼儿囟门未闭合者若出现前囟膨隆,更应高度怀疑颅内压增高。这类情况需立即就医进行头颅CT检查,必要时需神经外科干预治疗。
日常护理中家长应记录呕吐次数和性状,避免摇晃或颠簸孩子。伤后6小时内暂禁食,之后可尝试少量温水。睡眠时每2小时唤醒一次确认意识状态。若48小时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发热、颈部僵硬等表现,须及时前往儿科或急诊科复查。恢复期应避免跑跳等高风险活动,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脑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