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手足口病可通过保持卫生、隔离防护、对症处理、饮食调理、就医治疗等方式干预。手足口病通常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病原体包括柯萨奇病毒A16型及肠道病毒71型。
1、保持卫生家长需督促孩子用流动水和肥皂反复清洗双手,尤其饭前便后及接触公共物品后。患儿衣物、玩具、餐具应每日煮沸消毒或使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居家环境需保持通风,地面桌椅可用稀释的84消毒液擦拭。病毒可通过粪便、唾液及疱疹液传播,严格卫生管理能降低家庭内交叉感染概率。
2、隔离防护患儿应居家隔离至所有疱疹结痂且退热后7天,避免与其他儿童接触。家长护理时需佩戴口罩和手套,处理呕吐物或粪便后立即消毒双手。幼儿园或学校出现病例时,家长需每日检查孩子手心、足底有无红疹,发现异常及时隔离观察。
3、对症处理口腔疱疹疼痛可遵医嘱使用开喉剑喷雾剂或利多卡因凝胶局部涂抹。发热超过38.5℃时,家长可按说明书服用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滴剂。皮肤疱疹未破损者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止痒,已破溃处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避免抓挠疱疹,可给患儿穿戴纯棉手套。
4、饮食调理选择温凉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米汤、果泥,避免酸、辣、硬质食物刺激口腔溃疡。少量多次补充水分,可饮用适量淡盐水或口服补液盐。食欲差时可尝试冰淇淋等低温食物缓解疼痛,但糖尿病患儿需控制糖分摄入。
5、就医治疗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呕吐嗜睡等重症表现,需立即急诊处理。临床可能使用利巴韦林气雾剂抗病毒,或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合并脑炎者需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压,心肌损害时需营养心肌治疗。家长应记录患儿症状变化及用药反应供医生参考。
患病期间保证充足休息,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皮肤摩擦。恢复期仍要观察2-4周,部分患儿可能出现指甲脱落等迟发表现。日常注意培养孩子不啃咬玩具的卫生习惯,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接种EV71型灭活疫苗可预防重症手足口病,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完成两剂次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