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电池更换需通过手术完成,通常由心内科医生在局部麻醉下操作。更换过程主要包括取出旧起搏器、植入新设备并测试功能。
心脏起搏器电池耗尽前会通过程控仪检测提示,一般锂电池寿命为5-15年。更换时机需结合电池剩余电量与患者临床状况综合评估。手术在导管室或手术室进行,医生会在原切口处切开皮肤,分离皮下囊袋,断开起搏器与电极连接。取出旧设备后,将新起搏器与原有电极重新连接,测试感知和起搏功能正常后缝合切口。整个手术耗时约1-2小时,术后需监测24小时确认设备工作状态。部分患者可能需要调整起搏参数,少数情况下需更换电极导线。
术后应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定期随访检查起搏器功能,出现心悸、头晕等不适需及时就医。日常需远离强磁场环境,携带起搏器识别卡。注意均衡饮食,控制基础心脏病风险因素,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有助于维持心血管健康。
心脏起搏器通常附带保修卡,具体保修政策需根据生产厂家和产品型号确定。
心脏起搏器作为植入式医疗设备,生产厂家会提供配套的保修服务。保修卡一般随产品包装一同提供,内容涵盖设备质量保证期限、免费维修范围以及电池更换条款等。不同品牌起搏器的保修期存在差异,多数产品提供1-5年的基础保修服务,部分高端型号可能延长至8-10年。保修范围通常包括设备自身性能故障,但不包含因外力损伤、操作不当或电池自然耗竭导致的更换需求。患者需妥善保管保修卡及植入证明文件,在定期随访时向医生出示以便核查设备状态。
植入心脏起搏器后应避免接触强磁场环境,定期进行程控检测。日常活动需遵医嘱控制强度,出现心悸、头晕等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建议记录设备序列号及植入日期,方便后续保修服务查询。术后需保持规律随访,医生会根据起搏器工作状态评估是否需要调整参数或更换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