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炎通常不属于慢性病,多为急性或亚急性病程,但少数可能发展为慢性心肌炎或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炎主要由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药物毒性等因素引起,临床表现为胸痛、心悸、呼吸困难等。
心肌炎多数为急性过程,病程通常在数周至数月内恢复。病毒感染是最常见诱因,如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等前驱症状后突发心脏不适。急性期通过卧床休息、抗病毒治疗及营养心肌药物如辅酶Q10、曲美他嗪等,多数预后良好。部分轻症患者甚至无须特殊治疗,仅需观察随访。
少数患者因病原体持续存在或免疫异常反应,可能进展为慢性心肌炎。这类情况常伴随持续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需长期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控制,必要时需植入心脏起搏器。极少数会最终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需心脏移植等终末期治疗。
心肌炎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证充足睡眠,饮食选择低盐、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豆制品,限制咖啡因摄入。恢复期定期复查心电图和心脏超声,若出现活动后气促、下肢水肿等症状需及时就医。保持情绪稳定有助于减少心脏负荷,戒烟限酒是预防病情加重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