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温37.4摄氏度属于正常范围。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正常腋温通常为36-37.5摄氏度,肛温较腋温高0.3-0.5摄氏度。
新生儿体温受环境温度、包裹厚度、哭闹或进食等因素影响可能出现暂时性波动。若测量时处于喂奶后、哭闹后或包裹过厚等情况,体温可能短暂升高至37.5摄氏度左右,安静状态下复测多可恢复正常。日常应注意保持室温24-26摄氏度,穿着单层棉质衣物,避免过度包裹,每4小时监测一次体温。
当体温持续超过37.5摄氏度或伴随拒奶、精神萎靡、皮肤花纹等异常表现时,需警惕感染或脱水等病理情况。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因体温调节能力更弱,需加强监测。测量时应使用电子体温计规范操作,避免在刚沐浴后或剧烈活动后立即测量。
家长发现体温异常时应先排除测量误差,保持环境温度适宜,适当减少衣物观察。若复测仍异常或伴随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原因。新生儿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任何发热都需谨慎对待,避免自行使用退热药物。
小儿戊型病毒性肝炎的症状主要包括食欲减退、恶心呕吐、黄疸等。该疾病是由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见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
早期症状多表现为食欲不振、乏力、低热等非特异性表现,容易被误认为普通感冒或胃肠炎。随着病情进展,患儿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部不适、尿色加深等症状。典型症状为皮肤和巩膜黄染,粪便颜色变浅,部分患儿伴有肝区压痛或轻度肝肿大。少数情况下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关节疼痛等肝外表现。
患儿确诊后应严格卧床休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避免高脂食物。家长需密切观察患儿精神状态及尿量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