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盖疼痛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膝盖疼痛通常由运动损伤、骨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韧带损伤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急性期需减少膝关节负重活动,避免爬楼梯、深蹲等动作。使用拐杖辅助行走可减轻关节压力,夜间睡眠时在膝下垫软枕保持轻度屈曲位。制动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长期制动可能导致肌肉萎缩。
2、物理治疗急性期48小时后可进行冰敷,每次15分钟。慢性期采用热敷、超声波或低频脉冲电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膝关节稳定性训练包括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动作,需在康复师指导下循序渐进进行。
3、药物治疗非甾体抗炎药如塞来昔布胶囊可缓解疼痛和炎症,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有助于软骨修复。急性痛风发作时可使用秋水仙碱片,类风湿关节炎需联合甲氨蝶呤片等抗风湿药物。所有药物均需严格遵医嘱使用。
4、关节腔注射对于顽固性疼痛或关节积液,可采用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改善润滑功能,糖皮质激素注射每年不超过3次。富血小板血浆注射对早期软骨损伤有修复作用,需在无菌条件下操作。
5、手术治疗关节镜手术适用于半月板损伤修整或游离体取出,膝关节置换术用于终末期骨关节炎。前交叉韧带断裂需行韧带重建术,术后需系统康复训练。微创手术创伤小但仍有感染、血栓等风险。
日常应注意控制体重,每减轻1公斤体重可降低膝关节4倍负荷。建议选择游泳、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避免爬山、跳跃等动作。饮食中增加奶制品、深海鱼类补充钙和维生素D,必要时使用护膝提供外部支撑。若疼痛持续加重或伴有关节变形、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到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诊。
膝盖着凉后疼痛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运动康复、中医调理等方式缓解。膝盖受凉疼痛可能与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滑膜炎、骨关节炎等因素有关。
1、热敷使用40-45℃热毛巾或暖水袋每日热敷膝盖15-20分钟,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热敷时可配合轻柔按摩,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对于慢性劳损型疼痛,持续热敷3-5天可见效。
2、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或外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合并关节肿胀者可联用硫酸氨基葡萄糖胶囊保护软骨。用药期间需监测胃肠反应。
3、物理治疗超短波治疗仪可改善组织渗透性,红外线照射能缓解肌肉痉挛。医院康复科常用的中频电刺激可促进炎症吸收,一般10次为1疗程。居家可使用低频脉冲理疗仪辅助治疗。
4、运动康复疼痛缓解后应进行直腿抬高、靠墙静蹲等低强度训练,逐步增加股四头肌力量。水中行走可减少关节负荷,推荐每周3次,每次20分钟。避免爬山、深蹲等加重膝盖负担的运动。
5、中医调理艾灸犊鼻穴、鹤顶穴等膝关节周围穴位可驱寒止痛,配合羌活、独活等中药熏洗效果更佳。体质虚寒者可长期服用当归生姜羊肉汤温经通络,冬季需特别注意膝关节保暖。
日常应注意避免空调直吹膝盖,冬季佩戴护膝保暖。适度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疼痛持续超过1周或出现关节红肿发热时,需及时排查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理性因素。建议选择防滑减震的鞋子,避免久跪久蹲姿势,游泳和骑自行车是较理想的膝关节养护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