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骨折可通过卧床休息、支具固定、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腰椎骨折通常由外伤、骨质疏松、肿瘤转移、病理性骨折、先天性骨病等原因引起。
1、卧床休息急性期需严格卧床4-8周,使用硬板床保持脊柱中立位。卧床期间应定时轴向翻身,每2小时更换体位一次,避免压疮发生。可在腰背部垫软枕维持生理曲度,下肢保持轻度屈曲位缓解神经压迫症状。
2、支具固定稳定性骨折可选用胸腰骶支具或腰围制动,固定时间通常为8-12周。支具需全天佩戴,仅在卧床休息时可暂时解除。定制支具应贴合体型,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避免皮肤压伤或固定失效。
3、药物治疗疼痛明显时可使用塞来昔布胶囊缓解炎症反应,配合甲钴胺片营养神经。骨质疏松患者需长期服用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同时补充碳酸钙D3片。药物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嘱,注意观察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
4、物理治疗急性期48小时后可开始超短波治疗促进血肿吸收,恢复期采用低频脉冲电刺激预防肌肉萎缩。骨折愈合后通过核心肌群训练增强脊柱稳定性,水中运动疗法可减轻关节负荷,逐步恢复腰椎活动度。
5、手术治疗不稳定骨折或合并神经损伤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严重椎体塌陷可考虑椎体成形术。术后需佩戴支具3-6个月,定期复查评估植骨融合情况。微创手术创伤较小,但需严格掌握适应症。
康复期应保持每日钙质摄入800-1000毫克,多食用乳制品、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钙质食物。避免弯腰提重物等动作,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减轻腰椎压力。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预防再次骨折发生。恢复工作后建议每坐立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必要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腰靠支撑。
腰椎骨折手术主要有椎体成形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椎间融合术、减压手术和人工椎体置换术。具体手术方式需根据骨折类型、神经损伤程度及患者整体状况决定。
1、椎体成形术适用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通过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稳定骨折。该手术创伤小,可快速缓解疼痛,但无法矫正椎体高度。术后需佩戴支具保护,避免剧烈活动。
2、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用于不稳定骨折伴神经压迫的情况。通过植入螺钉和连接棒重建脊柱稳定性,可能需要同时进行椎管减压。术后需严格卧床,逐步进行康复训练。
3、椎间融合术针对严重骨折或合并椎间盘损伤的病例。在固定骨折的同时植入融合器促进椎体间骨性愈合。术后恢复期较长,需避免弯腰负重等动作。
4、减压手术当骨折碎片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时实施。通过切除部分椎板或骨块解除压迫,常与内固定联合进行。术后可能出现暂时性神经水肿,需配合药物治疗。
5、人工椎体置换术适用于椎体严重粉碎无法修复的情况。用人工假体替代受损椎体,重建脊柱序列。该手术技术要求高,术后需长期随访观察假体稳定性。
腰椎骨折术后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骨骼愈合。康复期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核心肌群训练,逐步恢复活动能力。避免吸烟饮酒,定期复查评估骨折愈合情况。如出现发热、切口渗液或下肢感觉异常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