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症状稳定期通常可以接种疫苗,急性发作期或对疫苗成分过敏时不宜接种。过敏性鼻炎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刺激等有关,建议接种前咨询医生评估个体情况。
过敏性鼻炎属于慢性炎症性疾病,当患者处于非急性发作期且未使用大剂量免疫抑制剂时,接种灭活疫苗或重组蛋白疫苗通常安全。常见可接种的疫苗包括流感疫苗、乙肝疫苗等,这些疫苗不含活病毒成分,不会加重鼻腔黏膜炎症反应。接种后需观察是否出现局部红肿或低热等常见反应,这些症状多在一两天内自行缓解。
若患者正处于频繁打喷嚏、流涕的急性发作阶段,或既往对疫苗中的明胶、抗生素等辅料产生过严重过敏反应,则需暂缓接种。部分减毒活疫苗如麻疹疫苗可能对免疫功能异常者存在风险,需经专科医生严格评估。对鸡蛋严重过敏者接种流感疫苗前应告知目前已有无卵蛋白培养工艺的疫苗可选。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种疫苗后应保持鼻腔清洁,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日常可进行鼻腔冲洗减少过敏原附着,适当补充维生素D有助于免疫调节。若接种后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等严重反应,应立即就医。建议记录过敏史和既往疫苗接种反应情况,便于医生进行个体化评估。
过敏性鼻炎患者在病情稳定期可以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前需评估过敏原状态、急性发作风险、疫苗成分耐受性、免疫调节功能及既往接种反应等因素。
1、过敏原状态: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种前需明确当前是否处于过敏原高暴露期。如对花粉过敏者在春季发病期应暂缓接种,避免过敏反应与疫苗不良反应叠加。稳定期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E水平较低时接种更安全。
2、急性发作风险:
正在经历频繁打喷嚏、流清涕等急性症状的患者应暂缓接种。鼻腔黏膜高度充血状态可能影响疫苗免疫效果,建议症状控制2周后再评估。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控制良好的患者接种风险较低。
3、疫苗成分耐受性:
需确认对疫苗中残留的卵清蛋白、抗生素等成分无过敏史。目前国内流感疫苗生产工艺已显著降低卵蛋白含量,但严重鸡蛋过敏者仍建议在医疗机构监护下接种。
4、免疫调节功能: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抗组胺药物的患者需评估免疫功能。常规剂量的抗组胺药不影响疫苗接种,但正在接受脱敏治疗者需与主治医生协商调整治疗周期。
5、既往接种反应:
曾有疫苗严重过敏反应者需谨慎。普通局部红肿或低热属于正常免疫反应,但出现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Ⅲ型超敏反应则禁忌再次接种。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种流感疫苗后建议观察30分钟,接种当日避免剧烈运动及饮酒。保持鼻腔清洁可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雾,饮食上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有助于减轻可能的免疫应激反应。规律进行有氧运动如游泳、快走等能改善鼻腔通气功能,但冬季户外运动需注意佩戴口罩防寒保暖。若出现持续高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