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他性中耳炎通常不难治,多数患者通过规范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卡他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主要与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患者配合度、是否存在并发症、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卡他性中耳炎是儿童和成人常见的非化脓性中耳炎症,主要表现为耳闷胀感、听力下降和耳鸣。急性期患者通过鼻腔减充血剂如盐酸赛洛唑啉鼻喷剂改善咽鼓管功能,配合口服黏液促排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促进中耳积液排出,症状多可在数周内缓解。若合并细菌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抗生素。慢性患者或反复发作者需排查过敏、鼻窦炎等诱因,必要时行鼓膜穿刺或置管术。
少数患者可能因治疗不及时、咽鼓管功能持续障碍或合并腺样体肥大等因素导致病程迁延。这类情况需通过耳内镜、声导抗等检查评估中耳结构,可能需联合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控制鼻腔炎症,或行腺样体切除术解除阻塞。儿童患者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复发,家长需注意避免用力擤鼻、及时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卡他性中耳炎患者应避免用力擤鼻及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大的活动,保持鼻腔通畅。急性期可热敷耳周促进血液循环,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慢性患者建议定期复查听力,进行捏鼻鼓气等咽鼓管功能训练。若出现耳痛加剧、发热或眩晕等症状需及时复诊,排除化脓性中耳炎等并发症。
慢性中耳炎可能会导致头晕,通常与炎症波及内耳或引发迷路炎有关。
慢性中耳炎长期未控制时,炎症可能通过骨质破坏或血行扩散影响内耳前庭系统,导致平衡功能障碍。患者除耳痛、耳漏等典型症状外,可能出现旋转性眩晕或漂浮感,尤其在头部位置变动时加重。部分病例会伴随耳鸣、听力下降等耳蜗症状。若合并胆脂瘤形成,还可能压迫半规管引发更严重的持续性头晕。
头晕症状较轻时可通过头位保持、避免剧烈活动缓解。若眩晕频繁发作或伴随呕吐、共济失调,需警惕化脓性迷路炎或颅内并发症,应立即进行耳内镜检查和颞骨CT评估。日常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用力擤鼻,急性期遵医嘱使用左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肟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