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天保护疤痕疙瘩需避免暴晒、减少摩擦、保持清洁、控制出汗、合理使用药物。疤痕疙瘩是皮肤创伤愈合后形成的异常增生组织,高温环境可能加重其瘙痒、红肿等症状。
1、避免暴晒紫外线会刺激疤痕组织导致色素沉着和增生加剧。外出时需使用SPF30以上的物理防晒霜,或穿戴透气防晒衣物遮挡疤痕部位。疤痕疙瘩患者可选择含氧化锌成分的防晒霜,避免化学防晒剂可能引发的过敏反应。
2、减少摩擦衣物反复摩擦可能引发疤痕瘙痒和机械性损伤。建议选择纯棉或真丝等柔软面料衣物,避免紧身牛仔布等粗糙材质。对于关节部位的疤痕疙瘩,可使用硅胶贴片缓冲摩擦,同时保持局部通风干燥。
3、保持清洁汗液积聚可能滋生细菌引发感染。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疤痕部位1-2次,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清洗后轻拍吸干水分,不可用力擦拭。若出现渗液或脓性分泌物,应及时就医处理。
4、控制出汗高温环境下可提前在疤痕周围涂抹爽身粉保持干爽。室内保持26℃左右适宜温度,剧烈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对于大面积疤痕疙瘩患者,可考虑使用止汗喷雾避开伤口使用。
5、合理用药可遵医嘱使用复方肝素钠尿囊素凝胶改善疤痕质地,或局部注射曲安奈德抑制增生。瘙痒明显时可短期涂抹氢化可的松乳膏缓解症状。禁止自行使用强效激素或偏方处理疤痕。
夏季护理期间应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选择游泳等低冲击运动替代剧烈活动,睡眠时抬高疤痕部位促进回流。若发现疤痕突然增大、破溃或持续疼痛,应立即至皮肤科就诊评估。新发疤痕建议持续使用硅酮制剂6-12个月预防增生,已形成的陈旧性疤痕可通过激光治疗改善外观。
心脏最怕长期高负荷运转、缺氧、炎症刺激及血管堵塞,保护心脏需从控制危险因素和改善生活方式入手。主要有控制血压血糖血脂、戒烟限酒、均衡饮食、规律运动、定期体检五个核心措施。
1、控制血压血糖血脂高血压、高血糖和高血脂是损害心血管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血压超过140/90mmHg会导致心肌肥厚,空腹血糖持续高于6.1mmol/L可能引发微血管病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建议定期监测三项指标,确诊异常后遵医嘱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控制血压、阿卡波糖片调节血糖、阿托伐他汀钙片稳定血脂。
2、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会直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每日吸烟超过20支可使冠心病风险增加3倍。酒精摄入量男性每日不应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长期过量饮酒会导致酒精性心肌病。戒烟后2年内心血管风险可降低50%,必要时可使用尼古丁贴片辅助戒烟。
3、均衡饮食地中海饮食模式对心脏保护效果显著,每日应摄入300-500克新鲜蔬菜、200-350克水果,优先选择深海鱼类补充ω-3脂肪酸。限制每日盐分摄入不超过5克,减少腌制食品和加工肉类,烹调选用橄榄油等不饱和脂肪酸。适量食用核桃、杏仁等坚果有助于改善血脂谱。
4、规律运动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可使静息心率降低10-20次/分,推荐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运动方式。运动时心率宜控制在220-年龄×60%-70%范围,避免突然剧烈运动引发心源性猝死。合并冠心病者应在心脏康复师指导下进行运动训练。
5、定期体检40岁以上人群每年应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冠心病高危人群需加做冠脉CT。体检发现早搏、ST段改变等异常时,应及时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有家族猝死史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筛查遗传性心肌病。
保护心脏需要建立长期健康管理意识,每日保证7-8小时优质睡眠,避免持续熬夜。学会调节情绪压力,可通过正念冥想缓解焦虑。冬季注意保暖防寒,夏季避免大量冷饮刺激。出现胸闷胸痛持续不缓解、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预警症状时,须立即就医排查急性冠脉综合征或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