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血通常呈暗红色或鲜红色,流产出血可能呈现鲜红色、粉红色或伴有血块,颜色差异主要与出血原因、子宫内膜脱落程度及妊娠组织排出有关。
1、月经血颜色:
正常月经血多为暗红色或棕红色,初期可能较鲜亮,后期逐渐变暗。月经血由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形成,含有较多纤溶酶,不易凝结,通常无大量血块。颜色变化与经期阶段相关,第一天量少色淡,第二三天量多色深,后期再次变淡。
2、流产早期出血:
妊娠早期流产出血常呈鲜红色或粉红色,可能伴随少量透明黏液。此时出血多因胚胎着床不稳或绒毛膜下血肿,血液混合宫颈黏液后颜色较浅,出血量通常少于月经,但持续时间不定。
3、完全流产出血:
妊娠组织完全排出时,出血呈鲜红色伴明显血块或灰白色膜状物。此时子宫收缩强烈,出血量可能短时间内超过月经量,血液中混有蜕膜组织,可见棉絮状物质排出。
4、不全流产出血:
部分妊娠组织残留时,出血呈暗红色伴持续性渗血和大血块。由于宫腔内容物未排净,子宫收缩不良,出血时间可长达2周以上,血块质地较月经血更硬,可能伴有组织碎片。
5、感染性流产出血:
合并感染时出血可呈污秽暗红色,伴有异味或脓性分泌物。细菌感染会导致血液分解变质,颜色发暗,同时伴随下腹剧痛、发热等全身症状,需紧急医疗干预。
观察出血时应记录颜色变化、出血量及伴随症状。流产后建议卧床休息3天,避免体力劳动,1个月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饮食上多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适当饮用红糖姜茶有助于促进宫缩,但出血量大或持续超过2周需立即就医排查宫腔残留。保持外阴清洁,每日用温水清洗2次,勤换卫生巾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