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常规检查一般能找到沙眼。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通过裂隙灯检查、结膜刮片染色等常规手段可明确诊断。
眼科医生会使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患者睑结膜,沙眼典型表现为滤泡增生、乳头肥大及瘢痕形成。活动期沙眼可见上睑结膜充血、血管模糊,慢性期可能出现线状或网状瘢痕。对于疑似病例,医生可能采集结膜分泌物进行吉姆萨染色,在显微镜下寻找包涵体或衣原体抗原检测。部分医疗机构还会采用快速免疫层析法进行病原学确诊。
沙眼诊断需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等疾病鉴别。非典型病例可能出现滤泡分布异常或合并细菌感染,此时需结合病史和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反复感染者可能出现倒睫、角膜混浊等并发症,需通过视力检查、角膜荧光染色等进一步评估。
建议出现眼红、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时及时就诊,避免揉眼导致交叉感染。日常注意毛巾、脸盆专人专用,接触眼睛前彻底清洁双手。在高发地区可定期进行群体性筛查,早期发现和治疗有助于预防不可逆视力损害。
眼皮的滤泡和乳头不一定是沙眼,可能是沙眼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结膜疾病引起的。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结膜炎,主要表现为结膜滤泡、乳头增生、角膜血管翳等。眼皮的滤泡和乳头还可能与过敏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等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后遵医嘱治疗。
沙眼引起的滤泡和乳头通常出现在上睑结膜,滤泡大小均匀、排列整齐,乳头呈细小颗粒状,可能伴有角膜血管翳和结膜瘢痕。沙眼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在卫生条件较差的地区较为常见。早期沙眼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眼红、眼痒、异物感、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过敏性结膜炎也可能导致结膜滤泡和乳头增生,通常伴有明显的眼痒、流泪、眼睑肿胀等症状,多见于过敏体质人群。病毒性结膜炎引起的滤泡较大且不规则,常伴有结膜充血、水样分泌物。细菌性结膜炎的乳头较为明显,分泌物多为脓性。慢性结膜炎的滤泡和乳头增生程度较轻,但持续时间较长。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眼部卫生,避免用手揉眼,不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等物品。外出时可佩戴防护眼镜,减少风沙、花粉等刺激。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若出现眼部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避免自行使用眼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