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鼓管阻塞通常会影响听力。咽鼓管是连接中耳与鼻咽部的通道,其阻塞可能导致耳闷、听力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引发中耳炎或鼓膜内陷。
咽鼓管阻塞时,中耳腔内的空气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换,导致中耳负压状态。这种负压会使鼓膜内陷,影响声音传导效率,从而出现传导性听力下降。患者常感觉耳部闷胀,像隔了一层东西,尤其在吞咽或打哈欠时更为明显。长期阻塞还可能使中耳积液,进一步加重听力障碍,儿童患者更易因腺样体肥大诱发此类问题。
若阻塞由感冒或鼻炎引起,随着上呼吸道炎症消退,咽鼓管功能多可自行恢复。但若存在结构性异常如鼻咽部肿瘤压迫,则需针对性治疗。飞机起降或潜水时出现的一过性阻塞,可通过咀嚼、捏鼻鼓气等方法缓解,但反复发作需排查病因。
日常可通过练习吞咽动作、热敷鼻部促进咽鼓管开放。避免用力擤鼻,以防病菌逆行感染中耳。若听力持续减退或伴随耳痛、耳鸣,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通过声导抗测试或鼻咽镜检查明确阻塞原因,必要时进行鼓膜穿刺或咽鼓管球囊扩张术。
左耳听力下降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
左耳听力下降可能与耵聍栓塞、中耳炎、突发性耳聋等因素有关。耵聍栓塞通常表现为耳闷、耳鸣,可通过耳内镜取出耵聍改善;中耳炎多伴随耳痛、耳道流脓,需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分散片等药物控制感染;突发性耳聋常为单侧听力骤降,可联合使用甲钴胺片、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等改善微循环。若保守治疗无效,鼓膜修补术或人工耳蜗植入等手术可作为备选方案。日常需远离噪音环境,避免用力擤鼻,控制高血压等基础疾病。
建议避免使用棉签掏耳,出现持续听力下降时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