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侧半月板损伤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外侧疼痛、关节交锁、肿胀、活动受限及弹响感。治疗方法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关节腔注射和关节镜手术。
1、膝关节外侧疼痛:
损伤初期表现为膝关节外侧间隙局限性疼痛,尤其在旋转或负重活动时加剧。疼痛程度与损伤类型相关,放射状撕裂可能引发锐痛,而水平撕裂多表现为钝痛。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采用冰敷减轻炎症反应,慢性期可通过超声波治疗促进组织修复。
2、关节交锁症状:
半月板撕裂碎片移位可能导致关节突然卡顿,表现为屈伸膝关节时有明显阻碍感。这种情况常见于桶柄状撕裂,可能伴随关节腔内积液。轻度交锁可通过手法复位缓解,反复发作需关节镜下行半月板成形术。
3、关节肿胀积液:
损伤后72小时内出现关节滑膜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腔积液增多。触诊可见髌骨浮动感,穿刺可抽出血性或淡黄色液体。急性期建议加压包扎配合非甾体抗炎药,慢性肿胀可考虑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
4、活动范围受限:
患者常主诉无法完全伸直或深蹲,这与半月板机械性阻挡和疼痛反射有关。康复期应进行渐进式关节活动度训练,包括被动牵拉和主动屈伸练习,配合干扰电治疗改善肌肉协调性。
5、运动时弹响感:
膝关节屈伸过程中出现弹响或碾轧感,提示半月板表面粗糙或存在不稳定撕裂片。轻度弹响可通过肌力训练增强关节稳定性,严重机械症状需关节镜下探查清理。
康复期间建议佩戴膝关节支具保护,避免爬楼梯、深蹲等扭转动作。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促进结缔组织修复,可适量食用蹄筋、银耳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水中步行训练既能减轻关节负荷又能维持肌肉力量,每周3次、每次20分钟为宜。若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或出现持续交锁,应及时考虑手术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