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可能属于原位癌,也可能属于浸润性癌,具体需根据病理类型判断。乳腺癌主要分为导管原位癌、小叶原位癌、浸润性导管癌、浸润性小叶癌等类型。
导管原位癌和小叶原位癌属于非浸润性癌,即癌细胞局限于乳腺导管或小叶内,未突破基底膜向周围组织扩散。这两种类型预后较好,通过手术切除通常可达到治愈效果。导管原位癌约占乳腺癌的20%,常见于40岁以上女性,多通过乳腺X线检查发现微小钙化灶;小叶原位癌则更少见,通常无典型症状,多为活检偶然发现。
浸润性导管癌和浸润性小叶癌则属于浸润性癌,癌细胞已突破导管或小叶基底膜侵入周围乳腺组织,具有转移风险。这类乳腺癌需要综合评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因素制定治疗方案,可能涉及手术、放疗、化疗等多种手段。浸润性导管癌是最常见的乳腺癌类型,占全部病例的70-80%。
建议40岁以上女性定期进行乳腺筛查,发现乳房肿块、乳头溢液或皮肤改变应及时就诊。确诊乳腺癌后应配合医生完善免疫组化等检查,明确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
乳腺原位癌患者通常可以怀孕,但需在医生评估病情稳定后谨慎考虑。
乳腺原位癌属于非浸润性癌,癌细胞未突破乳腺导管或小叶基底膜,转移风险较低。治疗后若复查显示病灶完全切除且无复发迹象,多数患者具备妊娠的生理条件。妊娠前需由乳腺科与产科医生联合评估,确认激素水平、乳腺影像学检查结果均无异常,并确保已完成必要的治疗周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妊娠期乳腺组织增生,需加强超声监测以避免误判。若存在BRCA基因突变或既往接受过放疗,需额外评估卵巢功能与胎儿安全性。
少数患者若处于治疗期或存在病灶残留,妊娠可能刺激激素敏感性肿瘤进展。此类情况需推迟生育计划,优先完成靶向治疗或内分泌治疗。术后服用他莫昔芬等药物者需停药3个月以上再备孕,避免药物致畸风险。
备孕期间应保持规律乳腺检查,避免高雌激素食物,适度运动维持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