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时存在转躁风险,但概率较低。转躁通常表现为情绪异常高涨、活动增多、睡眠需求减少等症状,可能与双相情感障碍未确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有关。
抗抑郁药物诱发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现象称为转躁,常见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如盐酸氟西汀胶囊、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使用过程中。这类药物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改善抑郁症状,但可能打破情绪平衡状态。临床观察发现,既往有双相情感障碍家族史、首次抑郁发作年龄较小、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药物转躁。当抑郁患者用药后出现持续超过4天的异常兴奋、过度消费、言语急促等表现时,需考虑转躁可能。
部分抗抑郁药物如文拉法辛缓释胶囊、米氮平片等对去甲肾上腺素系统作用较强,可能更易引发躁狂症状。对于快速循环型双相障碍患者,抗抑郁药物甚至可能加重情绪波动。临床处理这类情况通常需要逐步减少抗抑郁药剂量,并联合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片、丙戊酸钠缓释片等进行干预。单相抑郁症患者发生药物转躁的概率不足5%,多数情况下规范用药不会诱发躁狂发作。
抑郁症患者用药期间应定期复诊评估情绪变化,避免自行调整药物剂量。保持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有助于稳定情绪,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可降低情绪波动风险。若出现持续异常兴奋或易怒状态,应立即联系主治医生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需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或心理评估。
晚上睡不着心烦气躁可通过调整作息、放松情绪、遵医嘱用药等方式缓解。
调整作息有助于改善睡眠质量,建议固定就寝和起床时间,避免白天补觉过长。睡前1小时减少使用电子设备,保持卧室安静、黑暗且温度适宜。放松情绪可通过深呼吸练习、渐进式肌肉放松或冥想实现,这些方法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温水泡脚或饮用温牛奶也有助于舒缓身心。若症状持续超过2周,可能与焦虑障碍、抑郁症或甲状腺功能亢进有关,通常伴随心悸、多汗或情绪低落,需就医排查。医生可能开具枣仁安神胶囊、乌灵胶囊或佐匹克隆片等药物,但须严格遵循医嘱使用。
日常可适量食用小米、香蕉、酸枣仁等助眠食物,避免睡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