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后脓肿主要由细菌感染、外伤刺激、邻近组织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及结核感染等因素引起。
1、细菌感染:
化脓性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当咽喉部黏膜屏障受损时,这些细菌可侵入深层组织形成脓肿。患者常伴有高热、吞咽疼痛等症状,需及时进行抗生素治疗。
2、外伤刺激:
鱼刺或硬物划伤咽后壁、气管插管操作不当等机械性损伤,可能造成局部组织破损继发感染。这类情况需通过喉镜检查明确损伤程度,必要时需手术引流脓液。
3、邻近炎症扩散:
急性扁桃体炎、中耳炎等未及时控制时,炎症可能通过淋巴或血液蔓延至咽后间隙。这类患者往往先有原发病症状,随后出现颈部僵硬、呼吸不畅等脓肿特征。
4、免疫力低下:
糖尿病、艾滋病等慢性病患者因免疫功能受损,更易发生严重感染。这类特殊人群起病隐匿但进展迅速,需加强营养支持并联合敏感抗生素治疗。
5、结核感染:
结核杆菌引起的冷脓肿病程较长,多伴有低热盗汗等全身症状。确诊需依靠病理活检和结核菌素试验,治疗需规范抗结核药物疗程。
日常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避免进食尖锐食物。出现持续咽喉肿痛伴发热时需尽早就医,急性期建议选择流质饮食并避免剧烈活动。恢复期可适当食用百合、雪梨等润肺食物,同时保证每日2000毫升饮水以促进代谢。儿童患者需特别注意观察呼吸状况,睡眠时建议抬高床头防止窒息。
咽后脓肿可能引发喉梗阻、纵隔感染、败血症、脑膜炎及颈动脉破裂等并发症。
1、喉梗阻咽后脓肿压迫气道可能导致喉梗阻,表现为呼吸困难、喘鸣音及发绀。脓肿体积增大会迅速阻塞呼吸道,需紧急切开引流或气管切开。喉镜检查可见喉部水肿及脓液积聚,严重时可导致窒息。
2、纵隔感染脓肿向下扩散可引发纵隔感染,出现胸骨后疼痛、高热及休克。CT检查显示纵隔增宽伴液气平面,需联合抗生素和外科引流治疗。感染可能累及心包或大血管,导致脓毒性休克。
3、败血症细菌经脓肿侵入血液可引起败血症,表现为寒战、持续高热及多器官衰竭。血培养常见链球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需静脉注射广谱抗生素。未及时治疗可诱发感染性心肌炎或肾衰竭。
4、脑膜炎感染经咽静脉丛逆行至颅内可能引发脑膜炎,出现剧烈头痛、颈强直及意识障碍。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升高,白细胞计数异常增高。需使用能透过血脑屏障的抗生素如头孢曲松。
5、颈动脉破裂脓肿侵蚀颈动脉壁可能导致致命性大出血,表现为突发颈部肿胀和呕血。血管造影可定位破裂点,需紧急血管介入或外科结扎。既往有颈部放疗史者风险更高。
咽后脓肿患者应保持半卧位以减轻气道压迫,避免剧烈咳嗽或颈部过度活动。饮食选择温凉流质食物减少黏膜刺激,如米汤、藕粉等。密切监测体温和呼吸频率,出现喘鸣或意识改变需立即就医。恢复期定期复查颈部CT评估感染控制情况,避免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