龈下刮治后牙龈恢复通常需要7-14天,具体时间与个人口腔卫生状况、牙龈炎症程度及术后护理有关。
龈下刮治是清除牙周袋内菌斑和牙结石的牙周基础治疗,术后牙龈恢复分为两个阶段。炎症消退期约3-7天,此时牙龈红肿、出血症状逐渐减轻,创面开始愈合。组织修复期约7-14天,牙龈颜色恢复正常,牙周袋深度减少。恢复期间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或轻微胀痛,属于正常现象。术后24小时内避免刷牙漱口,之后需使用软毛牙刷轻柔清洁,配合氯己定含漱液减少菌斑堆积。饮食应避免过冷过热或辛辣刺激食物,优先选择温软流质。吸烟会延缓愈合,建议治疗期间戒烟。
术后需严格遵医嘱复查,通常6-8周后评估愈合情况。若出现持续出血、剧烈疼痛或脓性分泌物,提示可能存在感染或治疗不彻底,应及时复诊。日常建议使用牙线或冲牙器维护牙周健康,每6个月进行专业洁治预防复发。
牙周刮治通常需要打麻药,以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适感。牙周刮治是清除牙周袋内牙石和病变组织的治疗方式,麻醉有助于提高患者舒适度。
牙周刮治过程中使用的麻醉方式多为局部浸润麻醉或阻滞麻醉,麻醉药物可有效阻断神经传导,使治疗区域暂时失去痛觉。治疗前医生会评估患者疼痛敏感度、牙周袋深度及治疗范围,浅表刮治可能无须麻醉,但中深度刮治普遍需要麻醉配合。麻醉能避免患者因疼痛产生躲避反应,确保器械精准清除牙菌斑和牙石。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短暂牙龈麻木或轻微肿胀,一般2-4小时自行消退。
对麻醉药物过敏、心血管疾病患者需提前告知医生调整方案,妊娠期女性需谨慎评估麻醉必要性。儿童配合度较低时可能需辅助镇静措施。少数牙周袋较浅且牙石分布局限的情况,医生可能建议尝试无麻醉刮治,但患者需具备较高疼痛耐受性。
治疗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过硬过烫食物,防止麻醉未完全时咬伤黏膜。使用含氯己定的漱口水有助于减少菌斑堆积,定期复查可延缓牙周炎进展。若出现持续出血或异常疼痛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