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指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腹痛、消化道出血、黄疸、体重下降、肠梗阻等表现。十二指肠癌是发生在十二指肠的恶性肿瘤,可能与遗传因素、长期慢性炎症、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1、腹痛腹痛是十二指肠癌常见症状,多表现为上腹部隐痛或钝痛,进食后可能加重。疼痛可能与肿瘤侵犯神经或造成肠管狭窄有关。随着肿瘤增大,疼痛可能逐渐加剧并持续存在。腹痛发作时可采取屈曲体位缓解,但需警惕疼痛性质改变或放射至背部等情况。
2、消化道出血肿瘤表面溃破可能导致呕血或黑便,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头晕、心悸等贫血症状。慢性失血可能引起乏力、面色苍白等表现。出血程度与肿瘤位置和大小相关,十二指肠降部肿瘤更易引起呕血,水平部肿瘤多表现为黑便。
3、黄疸肿瘤压迫胆总管时可出现皮肤巩膜黄染,小便颜色加深,大便颜色变浅。黄疸通常呈进行性加重,可能伴随皮肤瘙痒。黄疸出现往往提示肿瘤已进展至中晚期,可能伴有胆道感染表现如发热、腹痛等。
4、体重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明显消瘦,数月内体重下降超过原体重的10%。这与肿瘤消耗、进食减少、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有关。体重下降常伴随食欲减退、早饱感,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病质状态。
5、肠梗阻肿瘤增大堵塞肠腔可引起恶心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肠梗阻症状。呕吐物可能含有胆汁或宿食。完全性肠梗阻需紧急处理,不全性梗阻可能表现为间歇性腹痛和呕吐。肠梗阻多发生在肿瘤晚期。
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检查,医生可能建议进行胃镜、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明确诊断。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规律,避免高脂高盐饮食,戒烟限酒。确诊后应积极配合治疗,根据病情选择手术、化疗等综合治疗方式。治疗期间需保证营养摄入,可少量多餐,选择易消化食物。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保持乐观心态有助于康复。
十二指肠肿瘤通常可以做微创手术,具体需根据肿瘤性质、大小及位置综合评估。微创手术适用于早期局限性肿瘤或部分良性病变,若肿瘤已侵犯周围组织或存在转移则需开放手术。
对于直径较小、未突破肠壁的良性或早期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是常见选择。通过腹部3-5个微小切口置入器械,医生可完成肿瘤局部切除或肠段切除,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部分位于十二指肠降部的肿瘤还可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处理,完全经自然腔道操作无须体表切口。术前需完善超声内镜、增强CT等检查明确肿瘤浸润深度,同时评估患者心肺功能是否耐受气腹。
当肿瘤直径超过3厘米、侵犯胰腺或胆管时,传统开腹手术更利于彻底切除病灶。进展期肿瘤可能需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此时微创操作空间受限,中转开腹概率较高。合并严重腹腔粘连、凝血功能障碍或既往上腹部多次手术者,也属于相对禁忌证。术中若发现淋巴结广泛转移或血管受侵,需立即转为开放术式确保根治性切除。
术后应保持半流质饮食2-4周,避免高脂食物刺激胆汁分泌。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监测是否有吻合口狭窄或营养吸收障碍。建议选择具有丰富肝胆胰手术经验的医疗团队实施操作,术前充分沟通手术方案与替代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