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性高血糖的诊断标准为空腹血糖超过7.0mmol/L或随机血糖超过11.1mmol/L,且需排除糖尿病病史及其他内分泌疾病。
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机体在严重创伤、感染、手术等应激状态下出现的暂时性血糖升高现象。诊断时需满足两个核心条件:一是血糖值达到上述标准,二是存在明确的应激诱因。血糖检测通常选择静脉血浆葡萄糖,采样时间应避开葡萄糖输注或肠内营养期间。对于重症患者,动态监测血糖变化比单次检测更有意义,建议每1-4小时监测一次指尖血糖。临床常见诱因包括大面积烧伤、急性心肌梗死、重症胰腺炎、多发性骨折等,这些疾病会导致儿茶酚胺、皮质醇等升糖激素大量释放。
鉴别诊断需重点排除既往未确诊的糖尿病,可通过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辅助判断。若HbA1c超过6.5%,提示可能存在慢性高血糖状态。同时需要排查库欣综合征、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这类患者可能出现类似应激性高血糖的表现。对于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需区分药物性高血糖与真正的应激性高血糖。部分特殊人群如老年人、肝肾功能不全者,可能出现血糖调节功能减退,诊断时需结合临床综合评估。
建议出现应激性高血糖时及时控制原发疾病,同时通过胰岛素治疗将血糖维持在6.1-10.0mmol/L的合理范围。日常需避免高糖饮食,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适当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胸肉。监测血糖变化时应规范采血操作,避免用力挤压指尖影响检测结果。对于有应激性高血糖病史者,后续体检建议增加糖耐量试验以评估糖代谢功能。
血脂正常标准通常包括总胆固醇低于5.2毫摩尔/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3.4毫摩尔/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1.0毫摩尔/升、甘油三酯低于1.7毫摩尔/升。具体数值可能因检测机构、年龄、性别及合并疾病等因素略有差异。
总胆固醇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其水平超过5.2毫摩尔/升可能提示脂代谢异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常被称为坏胆固醇,理想值应控制在3.4毫摩尔/升以下,心血管高风险人群需更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助于清除血管壁沉积的胆固醇,男性宜高于1.0毫摩尔/升,女性宜高于1.3毫摩尔/升。甘油三酯反映体内脂肪代谢状态,超过1.7毫摩尔/升可能增加胰腺炎风险。不同检测方法可能导致结果波动0.1-0.3毫摩尔/升,静脉血与指尖血检测也存在细微差别。
建议每年检测一次血脂,40岁以上人群或有心血管病家族史者应增加检测频率。日常需控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若发现血脂异常,应在医生指导下调整饮食结构,必要时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非诺贝特胶囊等药物干预。检测前需空腹8-12小时,避免剧烈运动和饮酒影响结果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