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禾问答 儿科

婴儿总是饿怎么回事

1人回复

问题描述

医生回答专区

许瑞英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立即预约

医生推荐

相似问题

推荐 抑郁症患者为什么老饿

抑郁症患者容易感到饥饿可能与神经递质紊乱、情绪性进食、药物副作用等因素有关。抑郁症患者体内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可能干扰食欲调节,部分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也会直接刺激食欲增加。情绪低落时通过进食获取短暂愉悦感的行为模式,以及伴随的作息紊乱、代谢变化,均可能导致饥饿感频繁出现。

1. 神经递质紊乱

抑郁症患者大脑中5-羟色胺、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分泌异常,这些物质同时参与情绪调节和食欲控制。当5-羟色胺水平降低时,不仅会加重抑郁情绪,还会增强对碳水化合物类食物的渴求。这种生理性改变可能导致患者频繁感到饥饿,尤其偏爱高糖高脂食物。临床常用盐酸氟西汀胶囊、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来改善相关症状。

2. 情绪性进食

部分抑郁症患者会通过进食缓解负面情绪,形成心理依赖。当焦虑、孤独等情绪发作时,咀嚼和进食过程能暂时激活大脑奖赏系统,但这种行为容易演变为暴饮暴食或夜间进食综合征。患者常描述为"心里空虚想用食物填满",而非真正的生理饥饿。认知行为疗法和正念饮食训练可帮助打破这种不良循环。

3. 药物副作用

某些抗抑郁药物如米氮平片、阿米替林片具有明显增加食欲的副作用,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和调节瘦素水平,导致患者体重增加。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持续饥饿感、进食量增加等情况。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医生可能会调整用药方案,如换用对食欲影响较小的盐酸舍曲林片等药物。

4. 代谢变化

长期抑郁状态可能引起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紊乱,导致皮质醇水平升高,这种变化会促进脂肪堆积同时引发血糖波动。患者可能表现为餐后很快饥饿、偏爱甜食等代谢异常症状。规律进食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全麦面包等有助于稳定血糖水平。

5. 作息紊乱

抑郁症伴随的睡眠障碍如失眠或嗜睡会打乱生物钟,影响饥饿素和瘦素等激素的正常分泌节律。夜间清醒时间延长可能导致额外加餐,而白天活动减少又可能误判身体需求。建立固定的三餐时间表,避免在床上进食,有助于重建正常的饮食节律。

抑郁症患者出现异常饥饿感时,建议记录每日饮食和情绪变化以识别触发因素,优先选择坚果、酸奶等健康零食替代高热量食物。家属应注意观察患者进食行为是否伴随体重骤增骤减,及时与主治医生沟通调整治疗方案。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既能改善情绪又有助于调节食欲,但切忌通过节食加剧情绪波动。若饥饿感持续加重或出现暴食催吐行为,需立即寻求心理科和营养科联合诊疗。

科普推荐

查看更多科普
查看更多科普

医院推荐

更多

行业资讯

热门标签

白血病 脑出血 髋臼骨折 恶性葡萄胎 肺芽生菌病 硫化氢中毒 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医药资讯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