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槽症早期症状包括剧烈疼痛、口腔异味、淋巴结肿大和牙槽窝空虚。
干槽症通常发生在拔牙后2-3天,主要表现为拔牙窝处出现放射性剧烈疼痛,可能向耳颞部或头部放射。口腔内可闻到明显腐臭味,拔牙窝内血凝块脱落导致牙槽骨暴露,触碰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伴随同侧下颌下淋巴结肿大,可能出现低热和全身不适。干槽窝内可见灰白色坏死组织,周围牙龈可能出现轻度红肿。
干槽症疼痛程度常超过普通拔牙后疼痛,服用常规止痛药效果不佳。口腔异味由坏死组织和细菌分解产生,可能影响正常进食和言语。淋巴结肿大提示局部感染扩散,需警惕继发颌骨骨髓炎。牙槽窝空虚可能延迟伤口愈合,增加继发感染风险。
拔牙后应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力漱口或吮吸伤口,出现上述症状需及时就医处理。
龋齿可能与遗传因素、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不当等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可能导致牙齿结构异常或唾液分泌减少,增加龋齿发生概率。口腔卫生不良如刷牙不彻底、不使用牙线清洁牙缝,会使食物残渣滞留滋生细菌。频繁摄入高糖食物或碳酸饮料,会加速牙釉质脱矿。龋齿通常表现为牙齿表面黑斑、冷热敏感、咀嚼疼痛等症状。日常可使用含氟牙膏、定期口腔检查、餐后漱口等方式预防。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氨硝酸银溶液或玻璃离子水门汀进行填充治疗。
建议减少甜食摄入,每日刷牙两次并使用牙线,每半年进行一次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