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紫癜性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饮食调整、休息管理、预防感染和定期随访。该病通常由过敏性紫癜累及肾脏引起,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选择个体化方案。
1、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是主要治疗药物,可选用泼尼松控制炎症反应。严重病例可能需联合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部分患儿需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控制蛋白尿。用药需严格遵医嘱,定期监测药物副作用。
2、饮食调整:
急性期需限制钠盐摄入,每日控制在3克以内。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鱼肉等。避免食用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饮水需根据尿量调整,维持出入量平衡。
3、休息管理: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轻肾脏负担。症状缓解后可逐步恢复轻度活动。避免剧烈运动,防止病情反复。保证充足睡眠,每日不少于10小时。
4、预防感染: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流感季节前接种疫苗。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医,防止感染加重肾脏损害。
5、定期随访:
治疗初期每周复查尿常规和肾功能。稳定后每月随访,监测血压和尿蛋白变化。每3-6个月评估肾脏超声和免疫功能。长期随访至少持续至青春期后。
患儿日常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疲劳。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可适量食用山药、薏米等健脾食物。天气变化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家长应记录每日尿量和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就诊。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增强体质。心理疏导同样重要,帮助患儿建立治疗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