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通常需要做肺功能检查、过敏原检测、胸部X线检查、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血常规检查等。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1、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是诊断小儿哮喘的核心项目,通过测量患儿用力呼气时的气流速度,评估气道阻塞程度。6岁以上儿童可配合完成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查,年幼患儿需采用婴幼儿肺功能仪。检查可发现呼气峰流速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降低等特征性改变,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有助于确诊。
2、过敏原检测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可识别诱发哮喘发作的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动物皮屑等。明确过敏原后可通过环境控制减少接触,对中重度持续性哮喘患儿可考虑特异性免疫治疗。检测时需停用抗组胺药物,避免影响结果准确性。
3、胸部X线检查胸部X线能排除肺部感染、先天性畸形等与哮喘症状相似的疾病。典型哮喘患儿胸片多显示双肺透亮度增高、膈肌低平等过度充气征象,急性发作期可能伴支气管壁增厚。该检查辐射量较低,但应避免短期内重复进行。
4、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通过检测呼出气中一氧化氮浓度间接反映气道炎症水平,数值升高提示嗜酸性粒细胞性气道炎症。该检查无创、快速,适用于监测抗炎治疗效果及评估用药依从性。但需注意上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等因素可能干扰结果。
5、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可观察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辅助判断过敏状态及炎症程度。部分患儿可见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合并感染时可能出现中性粒细胞升高。检查需配合其他项目综合判断,不能单独作为诊断依据。
确诊小儿哮喘需结合临床症状与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建议在呼吸专科医师指导下完成系列检查。日常应注意记录发作诱因、频率和夜间症状,定期复查肺功能评估控制水平。保持环境清洁、避免接触过敏原,规范使用吸入药物,多数患儿通过系统管理可获得良好控制。急性发作时应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小儿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和胸闷,可通过药物控制与环境管理改善症状。
小儿哮喘可能与遗传因素、过敏原接触或呼吸道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夜间加重的喘息、呼吸急促、咳嗽伴白色黏痰。急性发作时可能出现三凹征或口唇发绀。治疗需结合病情严重程度,轻度发作可遵医嘱使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控制炎症,配合硫酸特布特罗雾化溶液缓解支气管痉挛。中重度发作需联合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液扩张气道,必要时口服孟鲁司特钠颗粒调节免疫反应。日常需避免接触尘螨、宠物毛发等过敏原,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患儿应定期进行肺功能监测,家长需学会正确使用雾化器,并随身携带应急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