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斗胸患者通常需要做CT检查。CT检查能清晰显示胸骨凹陷程度、心脏受压情况以及是否合并其他骨骼畸形,是诊断和评估漏斗胸严重程度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CT检查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精确测量胸骨凹陷深度、Haller指数等关键指标,帮助医生判断漏斗胸的严重程度。对于轻度凹陷且无症状的患者,可能仅需定期观察。中重度患者若出现胸闷、运动耐力下降等症状,CT结果能为手术方案制定提供依据。检查过程中需配合呼吸指令以确保图像质量,儿童患者可能需要镇静剂辅助。
除CT外,部分患者还需结合胸部X线、心电图、肺功能等检查综合评估。青少年患者建议在生长发育相对稳定后再行CT检查,避免重复辐射暴露。孕妇或备孕女性应提前告知医生,必要时调整检查方案。
漏斗胸患者日常应避免剧烈碰撞胸部,规律进行扩胸运动改善呼吸功能。术后患者需遵医嘱定期复查CT监测恢复情况,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饮食上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质,维持骨骼健康。
做完漏斗胸手术后起床需采取侧身支撑法,避免直接仰卧起坐或胸部用力。术后早期起床动作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必要时使用辅助工具。
漏斗胸矫正术后胸骨及肋软骨处于愈合期,起床时不当用力可能导致内固定移位或伤口疼痛。正确方法是先转为侧卧位,用非手术侧手臂支撑床面缓慢起身,过程中保持背部挺直减少胸部肌肉牵拉。术后1-3天可借助医用升降床或家属托扶腰部辅助,起身角度控制在30-45度。使用三角枕垫高背部可降低起身难度,术后1周内避免突然扭转身体。部分患者需佩戴胸带固定,起床时应保持胸带位置不移位。
术后2周可尝试自主起床,但仍需遵循分段式原则:先屈膝侧转身体,再用手肘支撑缓慢坐起。若使用Nuss手术植入钢板,需特别注意避免钢板区域受压。起床后出现胸闷、切口渗液或固定器异响时需暂停活动并联系医生。康复期间建议将常用物品放置在伸手可及高度,减少频繁起床次数。
术后4-6周经复查确认骨愈合良好后,可逐步恢复正常起床姿势。日常应保持补钙饮食促进胸骨修复,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术后3个月内避免提重物及剧烈扩胸运动,定期进行呼吸训练增强胸廓活动度。如起床时持续存在剧烈疼痛或呼吸困难,应及时返院评估内固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