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氧治疗后耳朵不透气发闷通常与中耳气压伤或咽鼓管功能失调有关。多数情况下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可能需医疗干预。
高压氧治疗时外界压力变化可能导致中耳内外压力不平衡,引发耳闷症状。治疗舱内压力升高会使鼓膜内陷,若咽鼓管开放功能不良,气体无法顺利进入中耳腔,会产生耳闷、耳胀感。这种不适通常在治疗结束后数小时内逐渐消失,可通过咀嚼口香糖、做吞咽动作或捏鼻鼓气等方法促进咽鼓管开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听力下降,但多为一过性表现。
持续超过24小时的耳闷需警惕中耳气压伤。高压氧治疗中快速加压或减压可能造成鼓室积液、鼓膜充血,严重时导致鼓膜穿孔。此类患者往往伴随耳痛、耳鸣症状,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或液平面。若合并细菌感染可能出现化脓性中耳炎,需耳鼻喉科专科处理。有鼻炎、鼻窦炎病史者更易发生持续性耳闷,因其咽鼓管功能本就存在障碍。
建议治疗后出现耳闷可尝试多次吞咽或打哈欠动作,避免用力擤鼻。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时,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排除鼓膜损伤。日常注意保持鼻腔通畅,治疗前可咨询医生是否需使用鼻减充血剂。有上呼吸道感染时应暂缓高压氧治疗,降低中耳气压伤风险。
高压氧治疗后牙龈出血可能与治疗压力变化、口腔局部炎症或凝血功能异常有关。
高压氧治疗过程中,舱内压力升高可能导致口腔黏膜毛细血管扩张或轻微损伤,尤其本身存在牙龈炎、牙周炎的患者更易出现渗血。凝血功能异常者如服用抗凝药物或缺乏维生素K,也可能在高压环境下加重出血倾向。
若出血量少且能自行停止,通常无须特殊处理,保持口腔清洁即可。持续出血或伴随牙龈肿痛时,需排查牙周疾病或血液系统问题,必要时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
治疗期间建议使用软毛牙刷,避免进食过硬食物,定期口腔检查可降低出血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