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通常好治疗,多数患者通过居家护理可自愈,少数重症需及时就医干预。
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常见于5岁以下儿童,典型表现为手、足、口腔疱疹伴低热。轻症患者病程7-10天,可通过保持口腔清洁、进食流质食物、物理降温等方式缓解症状。疱疹破溃时可外用炉甘石洗剂止痒,口腔溃疡可用开喉剑喷雾剂缓解疼痛。居家期间需隔离患儿,避免交叉感染,同时监测体温变化。
若出现持续高热、肢体抖动、呼吸急促或精神萎靡等表现,可能提示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或心肺功能,需立即住院治疗。重症病例可能需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甘露醇注射液降低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早产儿、免疫力低下儿童或EV71型病毒感染更易进展为重症。
预防手足口病需注意饭前便后洗手,玩具餐具定期消毒,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目前EV71灭活疫苗可预防相关重症,建议6月龄至5岁儿童接种。患儿痊愈后仍可能携带病毒,家长处理排泄物后需彻底清洁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