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腕肌腱炎可通过休息制动、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中医理疗及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该病症通常由过度劳损、外伤刺激、炎症反应、退行性变或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
1、休息制动: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手腕活动,使用支具或绷带固定关节2-3周。避免提重物、拧毛巾等重复性动作,必要时可配合冰敷减轻肿胀。长期打字、健身等职业人群需调整工作姿势。
2、物理治疗:
超声波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肌腱粘连。冲击波疗法适用于慢性肌腱炎,可刺激组织修复。居家可采用热敷袋或红外线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15分钟。
3、药物治疗:
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双氯芬酸钠凝胶可缓解疼痛肿胀。严重者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但每年不宜超过3次。中药膏药如消痛贴膏含川乌、草乌成分,具有祛风除湿功效。
4、中医理疗:
针灸取穴阳溪、列缺等可舒筋活络,推拿手法采用揉捏法松解粘连。艾灸治疗适用于寒湿型肌腱炎,隔姜灸每日1次。中药熏洗选用桂枝、红花等药材煮沸后熏蒸患处。
5、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无效且存在肌腱断裂风险时,需行肌腱松解术或滑膜切除术。关节镜手术创伤较小,术后需佩戴护腕4-6周。开放性手术适用于严重钙化性肌腱炎。
日常建议选择低冲击运动如游泳、瑜伽,避免羽毛球等需频繁挥拍的运动。饮食多补充维生素C和蛋白质,适量食用蹄筋、鳝鱼等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睡眠时保持手腕中立位,可使用记忆棉护腕。康复期可进行握力球训练,从每日50次逐步增加至200次,注意训练后冰敷预防复发。
手腕疼可能是痛风引起,也可能是其他原因导致。痛风性关节炎通常表现为突发性单关节红肿热痛,常见于第一跖趾关节,但手腕也可能受累。判断依据主要有尿酸水平检测、关节液检查、典型症状观察、影像学检查、既往病史分析。
1、尿酸水平检测血尿酸测定是诊断痛风的重要指标。空腹血尿酸值超过420微摩尔每升时称为高尿酸血症,但约三分之一急性痛风发作时血尿酸可能正常。需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单次尿酸正常不能排除痛风。
2、关节液检查关节穿刺抽取滑液发现尿酸钠结晶是确诊痛风的金标准。偏振光显微镜下可见针状负性双折光晶体。该检查具有创伤性,通常在典型症状不明确时采用。
3、典型症状观察痛风性关节炎多夜间突然发作,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关节局部红肿发热,症状在24小时内达高峰。发作具有自限性,通常3-10天自行缓解。非典型部位发作需警惕假性痛风可能。
4、影像学检查X线早期可能无异常,慢性期可见穿凿样骨质破坏。超声可发现双轨征、痛风石等特征性表现。双能CT能特异性显示尿酸钠沉积,但价格较高不作为常规检查。
5、既往病史分析询问是否有高尿酸血症史、既往类似发作史、家族痛风史。了解近期是否摄入高嘌呤食物、饮酒、外伤或服用利尿剂等诱发因素。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痛风风险更高。
出现手腕疼痛时应注意休息制动,抬高患肢,局部可冷敷缓解症状。避免摄入动物内脏、海鲜、浓肉汤等高嘌呤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2000毫升促进尿酸排泄。建议记录疼痛发作特点,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诊完善检查。长期未控制的痛风可能导致关节畸形、肾功能损害等并发症,确诊后需规范降尿酸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