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肚子期间一般不建议吃栗子。栗子富含淀粉和膳食纤维,可能加重胃肠负担。
栗子含有较多不易消化的抗性淀粉和粗纤维,腹泻时肠道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消化功能减弱。此时摄入高纤维食物会刺激肠蠕动,可能加重腹泻症状。栗子中的单宁类物质还会与肠道黏膜蛋白结合,影响营养吸收。部分人群对栗子存在过敏反应,可能诱发过敏性肠炎。糖炒栗子额外添加的油脂和糖分,更会增加肠道渗透压。
若腹泻症状轻微且无腹痛腹胀,可少量食用蒸煮至软烂的去皮栗子。经过充分加热的栗子淀粉糊化程度高,膳食纤维部分软化,对肠道刺激较小。建议将栗子碾成泥状,搭配米粥等流食共同食用。但伴有发热、黏液便或血便等感染性腹泻时,须严格避免食用。
腹泻期间应以低渣饮食为主,选择大米粥、面条、馒头等精细碳水。症状缓解2-3天后可逐步尝试少量栗子,观察排便反应。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脱水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轮状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等病因。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防止电解质紊乱,避免进食生冷、油腻及高纤维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