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脉CTA和冠脉造影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主要考虑因素包括检查目的、病情严重程度、风险耐受度等。
1、检查目的:
冠脉CTA主要用于筛查和初步评估,适合低中危患者或无症状人群的冠心病筛查。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适用于高危患者或需要明确血管狭窄程度的情况。
2、创伤程度:
冠脉CTA属于无创检查,仅需静脉注射造影剂。冠脉造影属于微创检查,需穿刺动脉并置入导管,存在一定创伤和并发症风险。
3、检查精度:
冠脉CTA对钙化病变和支架内再狭窄的评估存在局限。冠脉造影能更准确评估血管狭窄程度,同时可进行血流储备分数测定等功能学检查。
4、辐射剂量:
冠脉CTA的辐射剂量通常高于普通CT但低于传统冠脉造影。随着技术进步,低剂量冠脉CTA逐渐普及,辐射差异正在缩小。
5、后续治疗:
冠脉CTA异常者常需进一步行冠脉造影确认。冠脉造影检查中发现问题可直接进行介入治疗,实现诊断治疗一体化。
建议根据医生评估选择检查方式,检查前保持规律作息,避免剧烈运动。检查后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穿刺部位情况。冠脉CTA检查前需控制心率,冠脉造影后需卧床休息。无论选择哪种检查,都应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定期复查血脂、血糖等冠心病危险因素。
脑梗造影检查通常是指脑血管造影,需要通过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插入导管并注射造影剂完成。
脑血管造影需要在介入手术室进行,患者取平卧位并消毒穿刺部位。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股动脉或桡动脉,随后插入导丝和导管,在X线引导下将导管送至颈动脉或椎动脉起始部。注入含碘造影剂后,通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可清晰显示脑血管形态,观察是否存在血管狭窄、闭塞或畸形等情况。检查过程中需要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术后需压迫穿刺点并卧床休息。
检查前需完善血常规、凝血功能等实验室检查,确认无严重肝肾疾病或造影剂过敏史。术后应多饮水促进造影剂排泄,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或血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