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检查通常优先选择经阴道超声阴超,经腹部超声B超可作为补充。选择依据主要有肌瘤位置、患者体型、检查目的、设备条件、医生建议等因素。
1、肌瘤位置:
阴超对子宫后壁、宫颈部位的小肌瘤分辨率更高,探头距离子宫更近能清晰显示5毫米以下的病灶。B超适合检查突出于子宫表面的较大肌瘤,但对盆腔深部组织显像可能受限。
2、患者体型:
阴超不受腹壁脂肪厚度影响,适合肥胖患者。B超检查需要充盈膀胱,对于腹部脂肪较厚者可能出现图像衰减,但对未婚或无性生活史者更为适用。
3、检查目的:
阴超能更准确测量肌瘤三维径线,评估血流信号,鉴别肌瘤与腺肌症。B超更适合初步筛查及监测已确诊肌瘤的生长趋势,可全面观察盆腔其他器官。
4、设备条件:
高频阴道探头分辨率可达7-10MHz,比腹部探头3-5MHz更能显示细微结构。但基层医院若无阴超设备,B超联合经直肠超声可作为替代方案。
5、
临床医生会根据月经周期推荐月经干净后3-7天检查、是否绝经、既往手术史等综合判断。绝经后阴道萎缩者可能需改用B超,而疑似黏膜下肌瘤者常需阴超确认。
建议检查前3天避免性生活及阴道用药,穿着宽松衣物。检查后保持外阴清洁,若出现少量出血属正常现象。日常注意记录月经周期变化,限制高雌激素食物摄入,每周进行3-5次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肌瘤增长过快或伴异常出血时需及时复查核磁共振。
子宫肌瘤可通过药物治疗、子宫肌瘤剔除术、子宫动脉栓塞术、聚焦超声消融手术、子宫切除术等方式治疗。
1、药物治疗:
适用于肌瘤较小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常用药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米非司酮等,这类药物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抑制肌瘤生长。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定期复查肌瘤变化情况。
2、子宫肌瘤剔除术:
通过手术仅切除肌瘤组织而保留子宫,适合有生育需求的女性。手术方式包括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和宫腔镜手术,其中腹腔镜手术创伤较小、恢复较快。术后可能存在肌瘤复发的风险。
3、子宫动脉栓塞术:
通过介入放射技术阻断肌瘤血供使其萎缩。该方式创伤小、恢复快,但可能导致卵巢功能受损等并发症。适合希望保留子宫且肌瘤血供丰富的患者。
4、聚焦超声消融手术:
利用超声波精准聚焦产生高温消融肌瘤组织。该方式无创、恢复快,但可能受肌瘤位置和大小限制。适合不愿接受传统手术的患者。
5、子宫切除术:
适用于肌瘤较大、症状严重或无生育需求的患者。手术方式包括全子宫切除和次全子宫切除,术后可彻底解决肌瘤问题但会丧失生育功能。
子宫肌瘤患者在术后应注意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铁质的食物如瘦肉、动物肝脏等预防贫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术后6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遵医嘱定期复查。适当进行散步等温和运动促进恢复,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保持良好心态,必要时可寻求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