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伤通常表现为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肢体无力及语言障碍等症状。脑挫伤是外力导致的脑组织损伤,可能由交通事故、高处坠落、暴力打击等因素引起,需根据损伤程度采取不同治疗措施。
1、头痛头痛是脑挫伤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表现为持续性胀痛或钝痛。损伤后脑组织水肿会导致颅内压升高,刺激脑膜和血管神经引发疼痛。疼痛程度与损伤范围相关,可能伴随太阳穴跳痛或全头部压迫感。患者应避免摇头、咳嗽等加重颅内压的动作,可通过冰敷前额缓解症状。
2、恶心呕吐约半数患者会出现喷射性呕吐,与颅内压升高刺激延髓呕吐中枢有关。呕吐多发生在头部外伤后1-2小时内,常不伴随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频繁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需保持侧卧位防止误吸,呕吐后可用清水漱口清除胃酸残留。
3、意识障碍从短暂嗜睡到持续昏迷均可能发生,反映脑干网状激活系统受损。轻度表现为反应迟钝、答非所问,重度可能出现昏迷状态。意识状态变化是判断病情进展的重要指标,家属需记录患者清醒时间、对话逻辑性等细节供医生评估。
4、肢体无力单侧肢体肌力下降提示对侧大脑运动区损伤,常见于额叶或顶叶挫伤。患者可能出现持物不稳、步态蹒跚等表现,严重时完全丧失自主运动能力。需定期检查肌力分级,急性期避免强行活动患肢以防二次损伤。
5、语言障碍优势半球损伤可能导致运动性失语或感觉性失语。患者可能出现词不达意、理解困难或完全丧失语言功能。早期语言康复训练有助于功能重建,可从简单发音、实物指认开始逐步恢复交流能力。
脑挫伤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2-4周,头部抬高15-30度以降低颅内压。饮食宜选择低盐高蛋白流质,避免用力咀嚼。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数字记忆、图形辨识等。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若出现瞳孔不等大、持续高热等危象需立即就医。保持环境安静减少声光刺激,情绪激动可能加重脑水肿,家属应做好心理疏导。
脑挫伤合并脑出血的严重程度需根据出血量、损伤部位及并发症综合判断,部分患者可能遗留神经功能障碍,少数可危及生命。脑挫伤通常由外伤导致脑组织撕裂或血管破裂引起,可能伴随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等症状。
脑挫伤后脑出血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出血范围和部位。大脑功能区的小范围出血可能仅引起短暂头痛或眩晕,经保守治疗可逐渐吸收。但颞叶、脑干等关键区域的出血即使量少,也可能导致呼吸抑制或瞳孔散大,需紧急手术清除血肿。基底节区中等量出血常引发对侧偏瘫和语言障碍,而广泛性脑叶出血易诱发脑疝,死亡率较高。
部分特殊情况下脑挫伤出血呈现迟发性特征。伤后24-48小时出现的二次出血往往比原发损伤更危险,可能与创伤后凝血功能障碍或血管痉挛有关。老年患者因脑血管脆性增加,轻微外伤即可导致弥漫性轴索损伤伴多发微出血,恢复期较长。婴幼儿囟门未闭合时,颅内出血早期症状隐蔽,但易快速进展为脑积水。
脑挫伤出血患者需绝对卧床休息,头部抬高15-30度以促进静脉回流。恢复期应进行系统康复训练,包括高压氧治疗改善脑缺氧,配合针灸刺激神经功能重塑。饮食需保证优质蛋白和维生素B族摄入,限制钠盐预防脑水肿加重。定期复查头颅CT监测血肿吸收情况,若出现嗜睡加重或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