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挫伤可能由头部直接撞击、高处坠落、交通事故、运动损伤、暴力打击等原因引起。脑挫伤是外力导致脑组织与颅骨内壁摩擦或碰撞造成的损伤,通常伴随头痛、恶心、意识障碍等症状。
1、头部直接撞击头部受到硬物直接击打时,颅骨与脑组织发生剧烈相对运动。常见于拳击、棍棒击打等暴力事件,或工作中被坠落物击中。这类损伤往往在受力点形成局部脑组织水肿,可能伴随头皮血肿或颅骨骨折。早期需通过头颅CT检查明确损伤范围。
2、高处坠落从超过3米高度坠落时,头部着地产生的冲击力可传导至脑实质。坠落过程中身体旋转会导致脑组织在颅腔内发生旋转性挫伤,常见双侧额叶和颞叶损伤。这类患者往往合并脊柱或骨盆骨折,搬运时需特别注意颈部固定。
3、交通事故车辆碰撞时头部与挡风玻璃、方向盘等物体高速碰撞,或急刹车时脑组织因惯性前冲撞击颅前窝。摩托车事故中未戴头盔者更易发生广泛性脑挫裂伤。这类损伤常伴随硬膜下血肿,需密切观察瞳孔变化。
4、运动损伤足球、拳击等高对抗性运动中,头部反复受到冲击可能造成累积性脑挫伤。橄榄球运动员的脑部磁共振常显示多发微小出血灶。此类损伤初期症状轻微,但长期可能引发慢性创伤性脑病,需严格控制运动强度。
5、暴力打击婴幼儿摇晃综合征是典型暴力所致脑挫伤,监护人剧烈摇晃婴儿导致未发育完全的脑组织在颅腔内移位。这类损伤常见视网膜出血和蛛网膜下腔出血,需立即进行神经外科干预。老年人遭受暴力时也易因脑萎缩形成对冲伤。
脑挫伤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剧烈咳嗽和用力排便。恢复期可进行认知功能训练,如记忆卡片游戏、简单计算练习等。饮食选择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鱼肉粥、蒸蛋羹等,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定期复查头颅CT观察血肿吸收情况,三个月内禁止参与任何可能造成头部撞击的活动。若出现持续头痛加重或肢体无力,需立即返院检查。
脑挫伤主要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挫伤和脑内血肿五种类型。
1、脑震荡脑震荡是最轻微的脑挫伤类型,通常由头部受到外力撞击引起。患者可能出现短暂意识丧失、头痛、头晕等症状,多数情况下无须特殊治疗,休息后可自行恢复。脑震荡患者需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防止出现迟发性颅内出血。
2、脑挫裂伤脑挫裂伤是指脑组织受到外力作用后出现的实质性损伤,可能伴随脑组织水肿和出血。患者常表现为持续性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脑挫裂伤需要及时就医,通过CT或MRI检查评估损伤程度,必要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3、弥漫性轴索损伤弥漫性轴索损伤是脑挫伤中较为严重的类型,多由高速旋转外力导致。患者通常表现为深度昏迷、瞳孔异常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这种损伤往往预后较差,需要重症监护和长期康复治疗。
4、脑干挫伤脑干挫伤是脑挫伤中最危险的一种类型,由于脑干控制着生命中枢,损伤后可能出现呼吸循环衰竭。患者表现为深度昏迷、瞳孔固定、生命体征不稳定等症状,需要立即进行抢救治疗。
5、脑内血肿脑内血肿是指脑挫伤后脑实质内形成的血肿,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患者症状与血肿大小和位置有关,可能出现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表现。较大血肿需要手术清除,小血肿可保守治疗。
脑挫伤患者应注意保持安静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饮食上应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充足蛋白质和维生素摄入。恢复期可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但应在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家属需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状态、肢体活动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定期复查头部影像学检查对评估恢复情况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