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伤风患者的典型临床症状包括肌肉强直、痉挛性抽搐、角弓反张、牙关紧闭和呼吸困难。
1、肌肉强直:
破伤风梭菌产生的神经毒素会阻断抑制性神经递质释放,导致全身骨骼肌持续性收缩。患者早期表现为颈部、腹部肌肉僵硬,逐渐发展为全身肌肉板状强直,触摸时有坚硬感。这种强直在发作间期仍持续存在,是区别于其他痉挛性疾病的重要特征。
2、痉挛性抽搐:
毒素作用于脊髓和脑干会引起阵发性肌肉痉挛。轻微刺激如声响、光线都可能诱发剧烈抽搐,发作时患者意识清醒,伴有剧烈疼痛。典型表现为面部苦笑表情伴随肢体剧烈抽动,每次持续数秒至数分钟,发作频率随病情加重而增加。
3、角弓反张:
背部肌肉群强直性收缩导致特征性体位,患者仰卧时仅头足着床,腰部悬空呈弓形。这种体征多出现在病程第3-4天,严重时可能造成椎体压缩性骨折。腰背部肌肉的持续痉挛还会影响呼吸肌运动。
4、牙关紧闭:
咀嚼肌最早受累表现为张口困难,逐渐发展为完全不能开口。约80%患者以此为首发症状,医学上称为"锁颌征"。这种症状会影响进食和口腔护理,需通过鼻饲维持营养。
5、呼吸困难:
喉部及呼吸肌痉挛会导致窒息危险,是主要致死原因。患者可能出现发绀、呼吸暂停等症状,严重时需气管切开维持通气。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还会引起血压波动和心律失常。
破伤风患者应保持环境黑暗安静,避免声光刺激诱发痉挛。营养支持建议选择高热量流质饮食,通过鼻饲管少量多次喂养。康复期可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预防挛缩,但需在肌肉松弛剂作用下进行。伤口完全愈合后应及时接种破伤风类毒素疫苗获得主动免疫,既往未完成基础免疫者需按程序补种。接触深部伤口或生锈器物后,无论是否接种过疫苗都应就医评估是否需要被动免疫治疗。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腹痛、黄疸、休克及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
1、寒战高热:
患者常突发寒战,体温迅速升至39℃以上,呈弛张热型。这是由于胆道梗阻后细菌及内毒素大量入血,激活炎症反应所致。血培养常可检出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
2、右上腹痛:
表现为持续性右上腹剧痛,可向右肩背部放射。查体可见墨菲征阳性,伴有明显肌紧张和反跳痛。疼痛源于胆道内压力骤增及炎症刺激腹膜,严重者可出现胆囊坏疽穿孔。
3、进行性黄疸:
梗阻导致胆红素逆流入血,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进行性加重,尿色深如浓茶,粪便呈陶土色。血清总胆红素常超过171μmol/L,以直接胆红素升高为主。
4、休克表现:
约半数患者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湿冷等感染性休克征象。这与内毒素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相关,需警惕多器官功能衰竭风险。
5、神经精神症状:
部分患者出现嗜睡、烦躁、谵妄甚至昏迷,称为雷诺五联征。其发生与胆红素及炎症介质透过血脑屏障相关,提示病情已进展至危重阶段。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禁食期间通过静脉补充营养,病情稳定后逐步过渡至低脂流质饮食。恢复期可适量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如鱼肉、蒸蛋等,避免油腻及刺激性食物。日常需注意观察体温、尿量及意识变化,术后患者需定期复查腹部超声监测胆道情况。出现反复发热或腹痛加重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