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是否需要缝针主要取决于伤口长度、深度、位置以及出血情况,通常超过1厘米的深伤口或位于关节、面部等特殊部位的伤口建议缝合。
皮肤浅表的小伤口若无明显出血或组织外翻,一般可通过清洁消毒后自行愈合。但伤口长度超过1厘米且深达皮下组织,尤其是伴随脂肪层或肌肉暴露时,缝合能有效促进愈合。关节部位的伤口因活动频繁易裂开,面部伤口涉及美观问题,这些情况下即使伤口较小也可能需要精细缝合。动物咬伤、污染严重的伤口即使未达1厘米,为降低感染风险也需专业处理。
部分特殊情形下不足1厘米的伤口仍需缝合。如头皮伤口因血供丰富易持续出血,儿童活动量大导致伤口易撕裂,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能力差,这些情况需医生综合评估。整齐的切割伤比撕裂伤更容易对合,有时较长的线性伤口也可用医用胶水替代缝合。
正确处理伤口需遵循以下原则: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去除异物,压迫止血后覆盖无菌敷料。判断是否缝针不能仅凭肉眼观察,需由医生评估深层组织损伤情况。受伤后6-8小时是清创缝合的黄金期,超过24小时的污染伤口通常不宜直接缝合。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定期换药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等感染迹象。合理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有助于创面修复,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伤口张力增加。
顺产侧切后缝针处凸起疙瘩疼可能与疤痕增生、局部感染或缝线反应有关。建议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针对性处理。
疤痕增生是常见原因,与个人体质相关,表现为局部组织过度增生形成硬结。局部感染可能由护理不当导致,伴随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缝线反应则与机体对缝线材料的排异有关,可能出现肉芽肿样改变。
轻微疤痕增生可通过局部按摩、硅酮制剂涂抹改善。感染需遵医嘱使用红霉素软膏、莫匹罗星软膏等抗生素治疗。顽固性疤痕可考虑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或激光治疗。日常保持会阴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刺激,穿着宽松棉质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