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坏到根部可通过根管治疗、充填修复、嵌体修复、牙冠修复、拔牙等方式治疗。蛀牙坏到根部通常由细菌感染、牙釉质损伤、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不当、遗传因素等原因引起。
1、根管治疗根管治疗是蛀牙坏到根部时的首选方法,适用于牙髓受到感染或坏死的情况。治疗过程中会清除感染的牙髓组织,消毒根管后进行严密填充。蛀牙坏到根部可能与细菌感染、牙釉质损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疼痛、牙龈肿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甲硝唑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控制感染和缓解疼痛。
2、充填修复充填修复适用于根部蛀牙范围较小的情况,通过去除腐坏牙体组织后用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填充。蛀牙坏到根部可能与口腔卫生不良、饮食习惯不当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敏感、食物嵌塞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氟化钠甘油糊剂、氯化锶脱敏牙膏、复方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辅助治疗。
3、嵌体修复嵌体修复适用于根部蛀牙造成较大缺损但牙体尚能保留的情况,通过定制金属或陶瓷嵌体恢复牙齿形态和功能。蛀牙坏到根部可能与遗传因素、牙釉质发育不良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变色、咀嚼无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氯己定含漱液、丁硼乳膏、西吡氯铵含片等药物维持口腔环境。
4、牙冠修复牙冠修复适用于根部蛀牙导致牙体大面积缺损的情况,通过全冠覆盖保护剩余牙体组织。蛀牙坏到根部可能与长期酸性环境、牙本质暴露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齿松动、冷热刺激痛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替硝唑片、头孢克洛分散片、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配合治疗。
5、拔牙拔牙适用于根部蛀牙严重无法保留的情况,需在控制急性感染后进行患牙拔除。蛀牙坏到根部可能与深龋未及时治疗、牙根吸收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剧烈疼痛、面部肿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阿奇霉素分散片、洛索洛芬钠片、复方硼砂含漱液等药物进行术前术后处理。
蛀牙坏到根部后应及时就医,避免感染扩散影响邻牙或全身健康。日常应保持口腔卫生,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每天至少两次,每次不少于两分钟。减少高糖食物摄入,避免碳酸饮料,餐后及时漱口。定期进行口腔检查,每半年到一年洗牙一次,发现早期龋齿及时治疗。修复后避免用患牙咬硬物,按医嘱使用牙线或冲牙器清洁修复体边缘。
蛀牙松动后可能会自行脱落,但具体是否脱落与蛀牙的严重程度有关。蛀牙通常由细菌感染导致牙体硬组织破坏引起,若仅轻度松动且未伤及牙髓,可能随咀嚼逐渐脱落;若已引发根尖周炎或牙槽骨吸收,则需专业拔除。
蛀牙松动后能否自行脱落主要取决于牙体破坏范围。早期龋坏仅累及釉质或浅层牙本质时,牙齿可能因龋洞扩大而逐渐松动,在进食硬物或长期受力后自然脱落。此时脱落过程较缓慢,可能伴随轻微疼痛或敏感,但通常不会引起急性感染。若患者口腔卫生良好且无继发炎症,脱落后残留的牙根可能被牙龈组织覆盖愈合。
当蛀牙已侵蚀至牙髓或引发根尖病变时,牙齿虽会松动但难以完全自行脱落。细菌感染会导致根尖区形成肉芽肿或囊肿,使牙齿与牙槽骨发生病理性粘连。此时强行等待脱落可能引发颌骨感染、间隙感染等并发症,需通过根管治疗或手术拔除。儿童乳牙松动脱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但成人恒牙松动脱落均需干预。
无论蛀牙松动程度如何,均建议尽早就医评估。牙医可通过X光判断牙根残留情况,选择保守观察或手术清创。日常应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减少糖分摄入避免龋齿进展,定期口腔检查能早期发现邻面龋等隐蔽问题。恒牙脱落后需考虑种植修复或义齿修复,防止邻牙倾斜影响咬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