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患者进食后胃痛可能由胆汁排泄受阻、胃肠功能紊乱、胆道压力升高、合并胃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胆道减压、胃黏膜保护等方式缓解。
1、胆汁排泄受阻胆囊炎症导致胆汁浓缩排泄不畅,高脂饮食加重胆囊收缩,可能诱发右上腹放射性疼痛。建议低脂饮食,遵医嘱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茴三硫片、消炎利胆片等利胆药物。
2、胃肠功能紊乱胆汁分泌异常影响脂肪消化,未消化食物刺激肠道蠕动加快,可能伴随腹胀腹泻。需少量多餐,必要时使用复方消化酶胶囊、胰酶肠溶胶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调节消化功能。
3、胆道压力升高胆囊颈管结石嵌顿或炎症水肿导致胆管内压上升,疼痛可向剑突下放射。急性发作时需禁食,使用山莨菪碱注射液、间苯三酚注射液解痉,严重者需行胆囊穿刺引流术。
4、合并胃炎长期胆汁反流可损伤胃黏膜,进食后出现中上腹灼痛。建议完善胃镜检查,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瑞巴派特片、替普瑞酮胶囊等胃黏膜保护剂,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日常需严格限制动物内脏、油炸食品摄入,急性发作期选择米汤、藕粉等低脂流食,餐后1小时内避免平卧位以防胆汁反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