蛀牙洞里长息肉可能由慢性炎症刺激、牙髓息肉增生、牙龈组织增生、牙周膜息肉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消炎治疗、手术切除、根管治疗、牙周治疗等方式干预。
1、慢性炎症刺激长期蛀牙未治疗导致细菌感染,刺激牙髓或牙周组织形成炎性肉芽肿。表现为触碰易出血,伴随持续性钝痛。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布洛芬缓释胶囊控制感染。
2、牙髓息肉增生龋坏深入牙髓腔后,牙髓组织为修复损伤发生异常增殖。常见于青少年大龋洞牙齿,可见粉红色柔软肿物填满龋洞。需通过根管治疗清除病变牙髓,配合头孢克肟分散片、洛索洛芬钠片、替硝唑片辅助消炎。
3、牙龈组织增生龋洞边缘长期摩擦刺激牙龈,导致局部组织增生下垂至洞内。表现为暗红色息肉样突起,咀嚼时易受压出血。建议手术修整牙龈形态,联合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云南白药牙膏维护口腔卫生。
4、牙周膜息肉深龋破坏牙周膜结构,引发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多见于根尖孔未闭合的年轻恒牙,息肉质地韧且不易出血。需拍摄X线片确诊后行根尖切除术,术后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奥硝唑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预防感染。
日常需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饭后使用牙线清洁龋洞边缘,定期口腔检查可早期发现病变。息肉持续增大或出血应及时就医,排除肿瘤性病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