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主要表现为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和贫血,通常发生在化疗后7-14天,持续时间与化疗方案、个体差异等因素有关。
1、白细胞减少化疗药物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能引发发热、感染。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利可君片、鲨肝醇等药物促进白细胞生成。
2、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受抑制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表现为皮肤瘀斑、鼻出血。严重时可输注血小板或使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氨肽素等药物。
3、贫血红细胞生成受抑制导致血红蛋白下降,出现乏力、面色苍白。可补充铁剂、叶酸、维生素B12,必要时输注红细胞或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4、感染预防骨髓抑制期需加强口腔、会阴等部位清洁,避免生冷食物,减少探视。出现发热超过38℃需立即就医进行血培养和抗感染治疗。
骨髓抑制期应保持高蛋白饮食,适量食用瘦肉、鸡蛋、牛奶等,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定期复查血常规监测指标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