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常见转移部位主要有骨骼、肺部、肝脏、脑部。转移概率与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有关。
1、骨骼:乳腺癌骨转移多累及脊柱、骨盆和长骨,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破骨细胞激活因子有关。治疗包括双膦酸盐类药物(如唑来膦酸)、靶向治疗及局部放疗。
2、肺部:肺转移常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影像学可见多发结节,与血液循环途径相关。治疗方案含化疗(如卡培他滨)、内分泌治疗(如氟维司群)及免疫治疗。
3、肝脏:肝转移可能导致黄疸、腹水,通过门静脉系统播散。治疗选择包括肝动脉灌注化疗(如奥沙利铂)、靶向药物(如拉帕替尼)和局部消融术。
4、脑部:脑转移多见于HER2阳性型,引发头痛、神经功能障碍,血脑屏障穿透率影响治疗效果。可采用全脑放疗、鞘内化疗(如甲氨蝶呤)及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
定期复查肿瘤标志物及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转移灶,治疗期间需加强营养支持并监测药物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