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多见于15-45岁女性、有家族遗传史者、紫外线敏感人群及长期接触化学物质者。
1、青年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好发于育龄期女性,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异常,表现为面部蝶形红斑、关节疼痛等症状,需使用羟氯喹、泼尼松等免疫抑制剂治疗。
2、遗传易感者携带HLA-DR2、HLA-DR3基因的人群发病概率较高,可能伴随光过敏、口腔溃疡等症状,需定期监测抗核抗体,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他克莫司。
3、光敏感人群紫外线暴露会加重皮肤损害,这类患者需严格防晒,出现盘状红斑时可局部涂抹糖皮质激素软膏,口服硫唑嘌呤等药物控制病情。
4、化学接触者长期接触染发剂、汞制剂等化学物质可能诱发药物性狼疮,表现为发热、皮疹等症状,需停用致敏物质并使用甲氨蝶呤等免疫调节剂。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日晒和感染,适量补充维生素D,出现持续发热或蛋白尿需及时就诊风湿免疫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