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程异常主要包括潜伏期延长、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延长、胎头下降停滞、急产等情况。这些异常可能与宫缩乏力、胎位异常、骨盆狭窄、胎儿过大、产妇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需及时医疗干预。
1、潜伏期延长潜伏期延长是指初产妇潜伏期超过20小时或经产妇超过14小时。可能与宫缩乏力、宫颈条件不佳有关,表现为宫缩间隔时间长且强度不足。需通过胎心监护评估胎儿状况,必要时使用缩宫素注射液加强宫缩,或考虑人工破膜促进产程进展。
2、活跃期停滞活跃期停滞指宫口扩张停滞2小时以上。常见于胎头位置异常如持续性枕横位,或骨盆入口平面狭窄。产妇可能出现剧烈疼痛伴排尿困难,需通过阴道检查明确胎方位,可尝试手法旋转胎头或使用盐酸哌替啶注射液镇痛,无效时需剖宫产。
3、第二产程延长第二产程延长指初产妇超过3小时或经产妇超过2小时未分娩。多因继发性宫缩乏力或耻骨弓角度过小导致,表现为胎头下降缓慢。需评估是否具备阴道助产条件,可选用胎头吸引术或产钳术,必要时转为剖宫产术。
4、胎头下降停滞胎头下降停滞指活跃期胎头下降停止1小时以上。常见于中骨盆狭窄或巨大儿,产妇常主诉排便感强烈但无法用力。需立即进行阴道检查,若发现胎头水肿或颅骨重叠,应紧急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
5、急产急产指总产程少于3小时的急速分娩。多发生于经产妇或宫颈条件极佳者,可能引发产道撕裂、新生儿颅内出血。典型表现为短时间内出现强烈规律宫缩,需立即进入分娩准备,产后重点检查软产道损伤情况并预防产后出血。
出现产程异常时产妇应保持侧卧位避免仰卧位低血压,通过拉玛泽呼吸法缓解疼痛。家属需记录宫缩频率及持续时间,避免过早用力导致宫颈水肿。医疗团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加强宫缩、纠正胎位或手术干预,产后需密切监测出血量及生命体征,新生儿需进行阿普加评分和全面体检。建议孕期定期产检评估骨盆条件,控制体重增长预防巨大儿,参加分娩预演课程掌握正确的呼吸与用力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