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水产品需注意新鲜度、寄生虫风险、过敏反应及重金属污染,可通过规范烹饪、选择可靠来源、控制摄入量及特殊人群筛查等方式降低风险。
水产品易腐败产生组胺,引发腹痛腹泻。购买时观察眼球清澈、鳃部鲜红,冷藏保存不超过2天,彻底加热可灭活多数致病菌。
生食淡水鱼可能感染肝吸虫,表现为肝胆区隐痛。建议-20℃冷冻7天或煮沸5分钟,海鱼相对安全但仍需充分加热。
虾蟹类蛋白易诱发荨麻疹或喉头水肿,过敏体质者首次食用应少量测试。急性过敏需立即就医,可备用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
大型肉食鱼类如金枪鱼可能含汞,孕妇每周摄入不超过170克。贝类富集水域污染物,建议去除内脏并搭配维生素C促进代谢。
儿童及孕妇应选择小型海鱼,避免生腌制品,出现呕吐发热及时就医。日常可轮换食用三文鱼、牡蛎等低风险水产品补充优质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