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感病毒确实可能产生耐药性,但耐药性发生的概率与病毒类型、药物使用方式等因素有关。流感病毒耐药性主要与病毒基因变异、抗病毒药物滥用、免疫抑制状态、疫苗覆盖率不足等原因相关。
流感病毒RNA复制过程中易发生突变,可能导致神经氨酸酶或M2蛋白结构改变,使奥司他韦、金刚烷胺等药物靶点失效。临床需通过基因测序监测耐药毒株。
非适应证预防性用药或疗程不足时,亚治疗浓度药物会筛选出耐药株。规范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帕拉米韦等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减少耐药发生。
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体内病毒复制周期延长,更易积累耐药突变。对于移植术后等特殊人群,建议联合使用不同机制的抗病毒药物。
疫苗接种率低导致病毒传播链持续,增加变异机会。三价或四价流感疫苗可降低整体人群的病毒载量,间接减少耐药株产生。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耐药株传播的有效手段,出现发热等流感症状时应尽早就医进行病原学检测,避免自行服用抗病毒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