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荨麻疹需结合辨证施治,常用方法有中药内服、针灸疗法、拔罐疗法、穴位贴敷及饮食调理。荨麻疹多因风邪外袭、湿热内蕴或气血失调所致,需根据证型选择个性化方案。
1、中药内服风寒型可选用荆防败毒散加减,含荆芥、防风等疏风散寒成分;风热型常用消风散,含金银花、连翘等清热解毒药材;气血两虚型以当归饮子为主,含当归、黄芪等补益气血药物。需由中医师根据舌脉象调整方剂,疗程通常持续2-4周。
2、针灸疗法选取曲池、血海、三阴交等主穴,配合风池、合谷等配穴。风寒证加灸大椎穴,湿热证加刺阴陵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30分钟,隔日治疗1次。对急性发作期止痒效果显著,慢性患者需坚持10-15次疗程。
3、拔罐疗法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或定罐,重点作用于膈俞、肝俞等穴位。通过负压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适用于风团色暗、反复发作的血瘀型患者。每次留罐5-10分钟,每周2-3次,注意皮肤破损者禁用。
4、穴位贴敷将白鲜皮、地肤子等研磨成粉,用醋调敷于神阙穴或涌泉穴。药物经皮吸收可发挥祛风止痒功效,尤其适合儿童及畏针者。每日贴敷4-6小时,连用7天为1疗程,皮肤过敏者应立即停用。
5、饮食调理忌食海鲜、辛辣等发物,推荐绿豆薏仁粥、冬瓜汤等清热利湿膳食。血虚型可食用红枣枸杞茶,湿热型宜饮蒲公英茶。配合规律作息,避免冷热刺激及情绪波动,有助于减少复发。
治疗期间需记录风团发作时间、诱因及舌苔变化,定期复诊调整方案。慢性患者可长期服用玉屏风散增强卫气,急性发作配合炉甘石洗剂外涂。避免搔抓皮肤,衣着宜选纯棉透气材质,沐浴水温控制在37℃以下。若出现喉头水肿等急症,应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