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主要表现为腰部酸痛、胀痛或僵硬感,可通过热敷、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调理及功能锻炼等方式改善。腰肌劳损通常由长期姿势不良、过度劳累、急性损伤未愈、寒冷刺激或腰椎退行性改变等因素引起。
1、腰部酸痛腰肌劳损患者常出现持续性或间歇性腰部酸痛,疼痛部位多位于腰骶部,久坐、久站或弯腰时加重,休息后缓解。疼痛可能向臀部放射,但不超过膝关节。这类症状多与肌肉筋膜慢性炎症有关,可通过局部热敷、红外线照射缓解,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洛索洛芬钠片等非甾体抗炎药。
2、活动受限患者可能因肌肉保护性痉挛出现腰部活动受限,表现为转身、前屈或后仰时疼痛加剧。急性期需卧床休息1-3天,使用弹性腰围支撑,配合微波治疗改善血液循环。慢性期可进行小燕飞、五点支撑等腰背肌锻炼,增强肌肉稳定性。
3、局部压痛在腰肌劳损患者的髂嵴后缘、腰椎横突等部位按压时可出现明显痛点,可能伴有肌肉硬结。中医采用推拿手法松解粘连,或通过针灸刺激肾俞、大肠俞等穴位。西医治疗可选用氟比洛芬凝胶贴膏局部外敷,结合超短波疗法促进炎症吸收。
4、晨起僵硬部分患者晨起时腰部僵硬明显,活动后减轻,可能与夜间血液循环减慢、代谢产物堆积有关。建议睡眠时保持腰椎生理曲度,使用中等硬度床垫。早晨可通过温和的腰部旋转运动缓解症状,必要时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控制炎症反应。
5、疲劳性疼痛腰部肌肉在劳累后疼痛加重是典型表现,常见于重体力劳动者或长期伏案人群。需调整工作姿势,每1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避免单侧负重。康复期可进行游泳、慢跑等低冲击运动,配合体外冲击波治疗改善肌肉微循环。
腰肌劳损患者日常应避免久坐久站,注意腰部保暖,睡眠时选择硬度适中的床垫。饮食上增加牛奶、豆制品等富含钙质的食物,适度补充维生素D促进钙吸收。急性疼痛期建议卧床休息1-3天,慢性期坚持每天进行20-30分钟腰背肌功能锻炼,如臀桥、猫式伸展等。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麻木、无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除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