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肌劳损可通过热敷理疗、药物治疗、功能锻炼、中医推拿、手术治疗等方式缓解症状。腰肌劳损通常由长期姿势不良、急性损伤未愈、腰椎退行性变、寒冷刺激、肌肉过度疲劳等原因引起。
1、热敷理疗使用40-45℃热毛巾或热水袋局部热敷20分钟,每日重复进行2次,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并缓解肌肉痉挛。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等物理疗法也可选择,每次治疗15分钟。热敷后应避免立即接触冷水,防止血管收缩导致症状加重。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非甾体抗炎药可减轻炎症反应,盐酸乙哌立松片能缓解肌肉紧张。外用药可选择氟比洛芬凝胶贴膏或复方南星止痛膏,直接贴敷于疼痛区域。用药期间需观察是否出现胃肠不适等不良反应。
3、功能锻炼急性期过后可进行小燕飞动作训练,俯卧位下同时抬起四肢保持5秒,每组10次。桥式运动能强化腰背肌群,仰卧屈膝抬臀维持10秒。锻炼强度需循序渐进,出现疼痛加剧应立即停止。游泳和慢跑等有氧运动也有助于改善肌肉耐力。
4、中医推拿采用滚法、揉法等手法放松竖脊肌,点按肾俞、大肠俞等穴位每次1分钟。拔罐治疗可在疼痛部位留罐5分钟,出现紫红色淤血属正常现象。推拿后需注意保暖,24小时内避免沐浴。建议每周接受2次专业推拿,持续4周。
5、手术治疗对于合并腰椎间盘突出或椎管狭窄的顽固性病例,可考虑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或射频消融术。术后需佩戴腰围保护4周,3个月内禁止负重和剧烈运动。开放性手术如腰椎融合术仅适用于严重结构异常患者。
日常应避免久坐超过1小时,使用符合人体工学的靠垫支撑腰部。睡眠选择硬板床,侧卧时在两膝间放置枕头减轻腰椎压力。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D,适量食用牛奶、鱼类等食物。寒冷季节需加强腰部保暖,可佩戴自发热护腰。若疼痛持续超过2周或出现下肢麻木,须及时至骨科或康复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