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炎可通过口腔清洁、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饮食调整、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好得快。牙龈炎通常由牙菌斑堆积、牙石刺激、内分泌变化、营养不良、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1、口腔清洁每日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配合牙线清除牙缝残留物,饭后用生理盐水或氯己定含漱液漱口。牙菌斑是牙龈炎的主要诱因,机械性清洁能有效减少细菌附着。建议选择软毛牙刷,避免用力横向刷牙损伤牙龈。
2、药物治疗遵医嘱使用西帕依固龈液含漱抑制菌斑,口服甲硝唑片控制厌氧菌感染,局部涂抹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缓解炎症。药物适用于中重度牙龈炎伴红肿出血,使用前需排除药物过敏史。妊娠期患者应避免使用四环素类药物。
3、物理治疗通过超声波洁治术清除龈上牙石,龈下刮治术去除深部菌斑。牙周袋深度超过3毫米时需进行根面平整术。物理治疗能直接清除致病因素,治疗后可能出现短暂牙齿敏感,一般1-2周可自行恢复。
4、饮食调整增加维生素C含量高的西蓝花、猕猴桃等食物,补充优质蛋白如鸡蛋、豆制品促进组织修复。避免过冷过热或辛辣刺激饮食,减少碳酸饮料摄入。吸烟者需戒烟,尼古丁会加重牙龈微循环障碍。
5、定期复查治疗后每3-6个月进行牙周检查,通过探诊出血指数评估疗效。复发高风险人群可每季度接受预防性洁治。糖尿病患者需同步控制血糖,青春期、妊娠期等特殊阶段应加强口腔监测。
牙龈炎患者应建立每日早晚各刷一次牙、使用牙线一次的基础护理习惯,选用含氟牙膏增强牙釉质抗酸能力。避免用牙签剔牙造成机械损伤,出现自发性出血或牙齿松动需及时就诊。长期服用抗凝药物者需提前告知医生,治疗期间可暂时调整用药方案,用软质食物替代坚硬食物减少牙龈负担。